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移动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泊位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2.较为常见的,对于城市内的垃圾转运站往往会布置有相应的压实器装置,最为常见的布置方式便是将垃圾箱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开口朝上,压实器通过相应的轨道和移动车安装于垃圾箱的上方,并且在相应的系统的控制下驱动压实器移动至指定位置再控制压实器进行下压操作。然而,对于现有的轨道结构而言,在其承载类似于压实器一类装置的移动时,其稳定性相对较差,具体地说,其难以对压实器的压头部位在移动中进行一定程度的支撑和稳固,一旦液压系统出现问题极有可能突然下落造成事故的发生,以及难以对双向移动轨道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更为准确的对接限位。
技术实现要素:3.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泊位锁定机构,包括:
4.第一轨道;
5.至少一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轨道的一侧连接;
6.转泊车,所述转泊车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转泊车上具有一容置部,所述容置部可操作地正对所述第二轨道的一端设置;
7.移动车,所述移动车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容置部内,且所述移动车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轨道上;
8.主装置,所述移动车的下端设置有一所述主装置;
9.第一插销,所述第一插销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转泊车上,所述第一插销的上端可操作地抵于所述第一轨道上;
10.压簧,所述压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插销连接,所述压簧的下端与所述转泊车连接;
11.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销的下端连接;
12.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主装置的上端;
13.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
14.第二插销,所述第二插销与所述推杆的另一端连接;
15.锁舌座,所述锁舌座与所述转泊车连接,所述第二插销的一端可操作地插入于所述锁舌座内;
16.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推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顶杆的一端可操作地抵于摆动机构的另一端并带动所述第一插销向下移动设置。
17.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装置包括:安装主体和移动主体,所述安装主体固定安装于所述移动车的下端,所述移动主体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主体的下端。
18.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杆机构和挂钩,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推杆连
接,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挂钩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在所述推杆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挂钩移动并与所述移动主体的外壁相卡接。
19.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二连接座、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安装于所述主装置上,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推杆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挂钩连接。
20.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主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一钩桩,所述挂钩可操作地与所述钩桩相卡接。
21.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主体包括:框架结构和液压驱动机构,所述移动主体为压头,所述框架结构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主体的下端,所述液压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的内部的上端,所述液压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压头固定连接,所述液压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压头的上下移动。
22.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道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轨道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
23.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油缸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所述主装置的上端,所述油缸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油缸的尾部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
24.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插杆、拉杆和摇臂,所述插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插杆的上端于所述第一插销的下端连接,所述压簧套设于所述插杆上,所述插杆的下端与所述拉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摇臂的一端连接,所述摇臂的另一端可操作地与所述顶杆的一端相抵。
25.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道靠近所述第二轨道的位置处设置有一插销槽,所插销槽上设置有一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第一插销相匹配。
26.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为移动车由转泊车移动至第二轨道提供了精准的停泊锁定机构,可完成对转泊车与第一轨道的位置锁定,转泊车与移动车的位置锁定,以及对主装置的支撑锁定,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较低,可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泊位锁定机构的整体结构沿第一方向视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泊位锁定机构的整体结构沿第二方向视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泊位锁定机构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泊位锁定机构的初始状态的挂钩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泊位锁定机构的初始状态的连杆机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泊位锁定机构的对接状态示意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泊位锁定机构的对接状态的挂钩示意图;
3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泊位锁定机构的对接状态的连杆机构示意图;
35.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泊位锁定机构的转泊车的第一方向视图;
36.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泊位锁定机构的转泊车的第二方向视图。
37.附图中:
38.10、第一轨道;20、第二轨道;30、转泊车;31、容置部;40、移动车;50、主装置;60、第一插销;61、压簧;62、摆动机构;71、驱动机构;72、推杆;73、第二插销;32、锁舌座;74、顶杆;51、安装主体;52、移动主体;81、连杆机构;82、挂钩;811、第一连接座;812、第一连杆;813、第二连杆;814、第二连接座;815、第三连杆;53、钩桩;711、油缸;712、安装座;621、插杆;622、拉杆;623、摇臂;11、插销槽。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40.如图1至图10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泊位锁定机构,包括:第一轨道10;至少一第二轨道20,第二轨道20的一端与第一轨道10的一侧连接;转泊车30,转泊车30可移动地安装于第一轨道10上,转泊车30上具有一容置部31,容置部31可操作地正对第二轨道20的一端设置;移动车40,移动车40可移动地安装于容置部31内,且移动车40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轨道20上;主装置50,移动车40的下端设置有一主装置50;第一插销60,第一插销60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转泊车30上,第一插销60的上端可操作地抵于第一轨道10上;压簧61,压簧61的上端与第一插销60连接,压簧61的下端与转泊车30连接;摆动机构62,摆动机构62的一端与第一插销60的下端连接;驱动机构71,驱动机构71固定安装于主装置50的上端;推杆72,推杆72的一端与驱动机构7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插销73,第二插销73与推杆72的另一端连接;锁舌座32,锁舌座32与转泊车30连接,第二插销73的一端可操作地插入于锁舌座32内;顶杆74,顶杆74与推杆72的另一端连接,顶杆74的一端可操作地抵于摆动机构62的另一端并带动第一插销60向下移动设置。进一步地,转泊车30沿第一方向可控制地沿第一轨道10反复运动,且转泊车30通过容置部31搭载移动车40,第一轨道10上设置有若干泊位,每一泊位对应一第二轨道20,移动车40通过转泊车30的移动可操作地正对任一第二轨道20并入驶入,其中,移动车40用于搭载吊装主装置50进行移动,且转泊车30和移动车40均包括车体和设置于车体两侧的驱动轮,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均采用平行的双轨结构设置,具体地,在实际工作中,本泊位锁定机构表现为:当本泊位锁定机构处于初始状态时,驱动机构71的输出端顶住推杆72于远端,推杆72带动顶杆74和第二插销73处于远端位置,锁舌座32上设置有一锁定插口,转泊车30和移动车40之间通过锁定插口和第二插销73的匹配进行锁定,顶杆74抵于摆动机构62上,并使得第一插销60克服压簧61的弹力处于较低的位置以远离第一轨道10并使得转泊车30与第一轨道10之间处于非锁定状态;当控制系统发送一执行工作的指令后,转泊车30带动移动车40驶入一指定的泊位处,此时本泊位锁定机构处于对接状态时,即移动车40正对一第二轨道20设置,此时,驱动机构71的输出端带动推杆72回缩,推杆72带动顶杆74和第二插销73回缩,第二插销73脱离锁舌座32并使得移动车40和转泊车30之间由锁定状态变成非锁定的可移动状态,且由于摆动机构62失去顶杆74的支撑后使得第一插销60的下端失去一拉力而难以继续克服弹簧弹力进而被顶起并与第一轨道10相接触,转泊车30与第一轨道10之间相对锁定,既保证了移动车40可以正确的移动至正确
的第二轨道20,也保证了移动车40驶出容置部31后转泊车30依然能够精确的停留在原位,也通过单一的驱动机构71驱动两部分(移动车40和转泊车30、转泊车30和第一轨道10)的相对锁定和相对解锁进一步保证了整个机构在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1.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二插销73的轴线、顶杆74的轴线和推杆72的轴线均沿第一方向设置。
42.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还包括: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均与主装置50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套上形成有一第一限位通口,推杆72的一端可移动地穿过第一限位通口设置,第二限位套上沿竖直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二通口和第三通口,推杆72的另一端可移动地穿过第三通口设置,顶杆74的另一端可移动地穿过第二通口设置。
43.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驱动机构71具体地设置于主装置50和移动车40之间的位置处,具体地,驱动机构71既可以如上述安装于主装置50的顶部,此时由主装置50承载整个驱动机构71以及推杆72和顶杆74等,也可以安装于移动车40的底部。
44.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主装置50包括:安装主体51和移动主体52,安装主体51固定安装于移动车40的下端,移动主体52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安装主体51的下端。
45.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还包括:连杆机构81和挂钩82,连杆机构81与推杆72连接,连杆机构81与挂钩82连接,连杆机构81在推杆72的驱动下带动挂钩82移动并与移动主体52的外壁相卡接。进一步地,连杆机构81用于带动挂钩82的移动,挂钩82用于在连杆机构81的驱动下抵于移动主体52外侧后使得移动主体52受到一由下至上的支撑力并使得移动主体52在竖直方向上呈锁定状态。
46.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连杆机构81包括:第一连接座811、第一连杆812、第二连杆813、第二连接座814、第三连杆815,第一连接座811固定安装于主装置50上,第一连接座811与第一连杆812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81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813的中部铰接,第二连杆81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座814铰接,第二连接座814固定安装于推杆72上,第二连杆813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815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杆815的另一端与挂钩82连接。
47.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连杆812和第二连杆813均沿水平方向移动,且第三连杆815的轴线与推杆72的轴线呈异面垂直设置,第三连杆815随着驱动装置的驱动可在竖直方向做一定的摆动以使得挂钩82靠近或者远离移动主体52设置。
48.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还包括:连接座,连接座固定安装于安环主体的上端,连接座与挂钩82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
49.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移动主体52的外壁上设置有一钩桩53,挂钩82可操作地与钩桩53相卡接。进一步地,挂钩82靠近移动主体52的一侧形成有一内钩部,当本机构处于对接状态时,内钩部相对于钩桩53呈逐渐向外向下分离移动。
50.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钩桩53的下端形成有一接触面,接触面可操作地与挂钩82的内钩部相抵接。
51.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主装置50上可安装一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且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撑件,支撑件用于直接与驱动机构71和第一连接座811等固定连接,从而参与支撑。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
保护范围。
53.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5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安装主体51包括:框架结构和液压驱动机构71,移动主体52为压头,框架结构固定安装于安装主体51的下端,液压驱动机构71安装于框架结构的内部的上端,液压驱动机构71的输出端与压头固定连接,液压驱动机构71用于驱动压头的上下移动。进一步地,即安装主体51可为垃圾中转站内所使用的竖直方向对垃圾压实的压实器。
5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轨道10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二轨道20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设置。进一步地,第一轨道10略高于第二轨道20设置,并且转泊车30的驱动轮设置于移动车40的驱动轮的上方。
5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驱动机构71包括:油缸711和安装座712,安装座712固定安装于主装置50的上端,油缸711沿水平方向设置,油缸711的尾部与安装座712连接,油缸711的活塞杆与推杆72的一端连接。
5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摆动机构62包括:插杆621、拉杆622和摇臂623,插杆621沿竖直方向设置,插杆621的上端于第一插销60的下端连接,压簧61套设于插杆621上,插杆621的下端与拉杆622的一端连接,拉杆622的另一端与摇臂623的一端连接,摇臂623的另一端可操作地与顶杆74的一端相抵。进一步地,当本机构进入对接状态后,摇臂623的另一端失去支撑并向下移动,摇臂623的一端向上移动,第一插销60在压簧61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且拉杆622也随之向上移动。
5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转泊车30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贯穿的设置有一通道,通口通过对转泊车30的下部开孔形成,
59.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铰接座,铰接座固定安装于转泊车30的下端,且摇臂623的中部与铰接座可转动地连接。
60.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摇臂623呈l形结构,当处于本机构处于初始状态时,摇臂623的一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摇臂623的另一端沿竖直方向设置。
6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轨道10靠近第二轨道20的位置处设置有一插销槽11,所插销槽11上设置有一第一插孔,第一插孔与第一插销60相匹配。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