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材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木料板材压板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木料板材压板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木板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木料板材压板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家具多为木质家具,由木质板材拼接而成,为了节约成本较厚的板材一般由薄板材压合而成:通过在两块或多块板材较薄的板材之间涂抹粘接胶水,然后使用压力设备将其压合在一起。但是,现在的压合机仅具有简单的压合结构,不具有对于板材的定位结构,在压合板材时,由于板材间存在胶水,因此压合时可能会出现其中一层或多层板材移位的现象,进而会导致压合成的多层板的边缘参差不齐的现象,影响多层板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木料板材压板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可升降地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开设有相互交叉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两端均可滑动地嵌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内可升降地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竖直设置,且所述限位杆的上端延伸出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
4.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用于放置待压合的板材,压板的面积大于板材的面积,用于对板材进行压合操作;在对板材进行压合时,将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的滑块朝向板材滑动,使得各限位杆均抵紧在板材上,即可定位并固定板材,则在压板下移对板材进行压合操作时,限位杆可以阻止板材的各层发生移位,从而可以确保被压合后的板材的边缘的齐整,提高压合后的板材的品质。
5.其中,由于限位杆可升降地设置在滑块上,因此在压板对板材进行压合时,压板同时能将限位杆往下压,从而可以避免限位杆对压板的压合操作造成影响。
6.其中,限位杆在使用时,其上端超出板材的上表面,以确保限位杆能抵紧在板材的各层的边缘。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侧面对应所述第一滑槽的两端和第二滑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可滑动地穿过所述支撑板的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滑槽内,与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的滑块固定连接,以驱动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的滑块沿着第一滑槽往复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可滑动地穿过所述支撑板的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滑槽内,与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的滑块固定连接,以驱动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的滑块沿着第二滑槽往复移动。
8.其中,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与外接气源连接,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通过开设在支撑板侧面的过孔延伸至对应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中,并与对应的滑块固定连接,用以驱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的滑块沿着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往复移动,以使滑块上的限位杆在压合时能抵紧在板材上,防止板材的各层发生移动。
9.其中,滑块的边缘可滑动地贴合在第一滑槽或第二滑槽的内侧面上,以确保滑块
能沿着地沿着第一滑槽或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相互垂直设置。
11.其中,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相互垂直设置,则在对呈方形的板材进行压合时,可以使得各限位杆分别抵紧在板材的侧边的中心位置处,即位于第一滑槽内的滑块上的限位杆对于板材的推力位于同一直线上,位于第二滑槽内的滑块上的限位杆对于板材的推力也位于同一直线上,限位杆抵紧在板材上后,其对于板材的推力不会产生其他方向的分力,因此能有效增强限位杆对于板材的限位固定结构的强度。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相交处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中点处,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的滑块关于所述第一滑槽的中心对称设置,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的滑块关于第二滑槽的中心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相交处位于所述压板的中心的正下方。
13.其中,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相交处位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中心处,即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关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相交处对称设置,此时,通过使得位于第一滑槽中的滑块朝着相反的方向同步移动,并使得位于第二滑槽中的滑块朝着相反的方向同步移动地定位呈方形的板材时,则可以使得板材被限位杆定位后,其中心位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相交处,即板材的中心位于压板的中心的正下方,因此在压板对被限位杆定位完成的板材进行压合时,可以保证压板能完全覆盖板材,进而保证压板对于板材的压合质量。
1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呈圆杆状。
15.其中,呈圆杆状的限位杆的表面光滑过渡,便于板材相对限位杆的滑动,因此位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中的限位杆在对呈长方形的板材进行定位时,限位长边的限位杆与板材抵紧后,限位短边的限位杆依然能轻松地推动板材移动,进而可以确保所有的限位杆均能顺利地抵紧在板材上,且能顺利地将板材推动至其中心对齐压板的中心。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且所述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以及所述支撑板一体成型设置。
17.其中,第一凸起部可以增加支撑板的上表面的平整性,增加支撑板对于板材的支撑面的面积,使得支撑板能更好地支撑板材。
18.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竖直设置,所述限位杆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孔内,所述限位杆的下端通过弹簧与所述滑孔的底部连接,且所述限位杆的边缘贴合所述滑孔的内侧面设置。
19.其中,压板在对板材进行压合时,能压缩限位杆与滑孔的底部之间的弹簧,进而将限位杆往下压,从而确保限位杆不会阻碍压板对于板材的压合,其中,限位杆与被压缩至最小高度的弹簧的高度之和优选为小于滑孔的高度,以确保限位杆不会影响压板的下移压合操作。
20.进一步的,所述压板通过升降机构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机架。
21.其中,升降机构可以为液压升降机构,以为压板提供足够的压合力。
22.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23.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用于放置待压合的板材,压板用于对板材进行压合操作;在
对板材进行压合时,将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的滑块朝向板材滑动,使得限位杆抵紧在板材上,则在压板下移对板材进行压合操作时,限位杆可以阻止板材的各层发生移位,从而可以确保被压合后的板材的边缘的齐整,提高压合后的板材的品质。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木料板材压板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支撑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一;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支撑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二。
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
支撑板,11

第一滑槽,111

第一凸起,12

第二滑槽,121

第二凸起,13

第一驱动气缸,14

滑块,141

限位杆,142

弹簧,15

第二驱动气缸,2

压板,3

升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1]
如图1

4,一种木料板材压板机,包括机架(未在图中示出),所述机架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板1的上方可升降地设置有压板2,所述压板2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板1的表面开设有相互交叉的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12,所述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12的两端均可滑动地嵌设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内可升降地设置有限位杆141,所述限位杆141竖直设置,且所述限位杆141的上端延伸出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设置。
[0032]
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1用于放置待压合的板材,压板2的面积大于板材的面积,用于对板材进行压合操作;在对板材进行压合时,将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12内的滑块14朝向板材滑动,使得各限位杆141均抵紧在板材上,即可定位并固定板材,则在压板2下移对板材进行压合操作时,限位杆141可以阻止板材的各层发生移位,从而可以确保被压合后的板材的边缘的齐整,提高压合后的板材的品质。
[0033]
其中,由于限位杆141可升降地设置在滑块14上,因此在压板2对板材进行压合时,压板2同时能将限位杆141往下压,从而可以避免限位杆141对压板2的压合操作造成影响。
[0034]
其中,限位杆141在使用时,其上端超出板材的上表面,以确保限位杆141能抵紧在板材的各层的边缘。
[0035]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支撑板1的侧面对应所述第一滑槽11的两端和第二滑槽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气缸13和第二驱动气缸15,所述第一驱动气缸13的活塞杆可滑动地穿过所述支撑板1的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滑槽11内,与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1内的滑块14固定连接,以驱动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1内的滑块14沿着第一滑槽11往复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气缸15的活塞杆可滑动地穿过所述支撑板1的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滑槽12内,与位于所述第二滑槽12内的滑块14固定连接,以驱动位于所述第二滑槽12内的滑块14沿着第二滑槽12往复移动。
[0036]
其中,第一驱动气缸13和第二驱动气缸15与外接气源连接,第一驱动气缸13和第二驱动气缸15的活塞杆通过开设在支撑板1侧面的过孔延伸至对应的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
槽12中,并与对应的滑块14固定连接,用以驱动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12内的滑块14沿着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12往复移动,以使滑块14上的限位杆141在压合时能抵紧在板材上,防止板材的各层发生移动。
[0037]
其中,滑块14的边缘可滑动地贴合在第一滑槽11或第二滑槽12的内侧面上,以确保滑块14能沿着地沿着第一滑槽11或第二滑槽12的长度方向移动。
[0038]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滑槽11与所述第二滑槽12相互垂直设置。
[0039]
其中,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相互垂直设置,则在对呈方形的板材进行压合时,可以使得各限位杆141分别抵紧在板材的侧边的中心位置处,即位于第一滑槽11内的滑块14上的限位杆141对于板材的推力位于同一直线上,位于第二滑槽12内的滑块14上的限位杆141对于板材的推力也位于同一直线上,限位杆141抵紧在板材上后,其对于板材的推力不会产生其他方向的分力,因此能有效增强限位杆141对于板材的限位固定结构的强度。
[0040]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12的相交处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12中点处,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1内的滑块14关于所述第一滑槽11的中心对称设置,位于所述第二滑槽12内的滑块14关于第二滑槽12的中心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12的相交处位于所述压板2的中心的正下方。
[0041]
其中,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12的相交处位于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12的中心处,即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12均关于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12的相交处对称设置,此时,通过使得位于第一滑槽11中的滑块14朝着相反的方向同步移动,并使得位于第二滑槽12中的滑块14朝着相反的方向同步移动地定位呈方形的板材时,则可以使得板材被限位杆141定位后,其中心位于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12的相交处,即板材的中心位于压板2的中心的正下方,因此在压板2对被限位杆141定位完成的板材进行压合时,可以保证压板2能完全覆盖板材,进而保证压板2对于板材的压合质量。
[0042]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限位杆141呈圆杆状。
[0043]
其中,呈圆杆状的限位杆141的表面光滑过渡,便于板材相对限位杆141的滑动,因此位于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12中的限位杆141在对呈长方形的板材进行定位时,限位长边的限位杆141与板材抵紧后,限位短边的限位杆141依然能轻松地推动板材移动,进而可以确保所有的限位杆141均能顺利地抵紧在板材上,且能顺利地将板材推动至其中心对齐压板2的中心。
[0044]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12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起111部和第二凸起121部,所述第一凸起111部和第二凸起121部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设置,且所述第一凸起111部、第二凸起121部以及所述支撑板1一体成型设置。
[0045]
其中,第一凸起111部可以增加支撑板1的上表面的平整性,增加支撑板1对于板材的支撑面的面积,使得支撑板1能更好地支撑板1材。
[0046]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滑块14的上表面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竖直设置,所述限位杆141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孔内,且所述限位杆141的下端通过弹簧142与所述滑孔的底部连接,且所述限位杆141的边缘贴合所述滑孔的内侧面设置。
[0047]
其中,压板2在对板材进行压合时,能压缩限位杆141与滑孔的底部之间的弹簧142,进而将限位杆141往下压,从而确保限位杆141不会阻碍压板2对于板材的压合,其中,限位杆141与被压缩至最小高度的弹簧142的高度之和优选为小于滑孔的高度,以确保限位
杆不会影响压板2的下移压合操作。
[0048]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压板2通过升降机构3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机架。
[0049]
其中,升降机构3可以为液压升降机构3,以为压板2提供足够的压合力。
[0050]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