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油煤气 专利正文
一种汽用大负荷环保复合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汽用大负荷环保复合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润滑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用大负荷环保复合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全球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石化能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汽车行业面临着能源短缺和降低排放的双重压力。许多国家和地区自持续加强严格控制轻型汽车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法规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制定中型车的相关法规,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保的润滑油必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植物油的可生物降解性、环境友好性和可再生性使其成为了润滑基础油发展的一项重要选择。
3.现有的植物油仍然存在着热氧化稳定性和低温流动性差、极压性能差的缺点,从而导致其无法在一些领域中使用,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用大负荷环保复合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热氧化稳定性和低温流动性差、极压性能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用大负荷环保复合润滑油,该润滑油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组成:生物基础油85

95%、改性剂4

6%、表面活性剂5

8%、促进剂2.5

4%、纳米复合粒子2

4%、添加剂1

5%、粘度改进剂1

3%,所述纳米复合粒子包括纳米铜粒子与碳酸钙,所述添加剂为农作物植物叶表蜡质。
6.优选的,该润滑油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组成:生物基础油87%、改性剂4%、表面活性剂5%、促进剂2.5%、纳米复合粒子2%、添加剂2%、粘度改进剂1%,所述纳米复合粒子包括纳米铜粒子与碳酸钙,所述添加剂为农作物植物叶表蜡质。
7.优选的,该润滑油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组成:生物基础油90%、改性剂5%、表面活性剂7%、促进剂3.5%、纳米复合粒子3%、添加剂4%、粘度改进剂2%,所述纳米复合粒子包括纳米铜粒子与碳酸钙,所述添加剂为农作物植物叶表蜡质。
8.优选的,该润滑油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组成:生物基础油94%、改性剂5%、表面活性剂8%、促进剂4%、纳米复合粒子3%、添加剂4%、粘度改进剂3%,所述纳米复合粒子包括纳米铜粒子与碳酸钙,所述添加剂为农作物植物叶表蜡质。
9.优选的,所述生物基础油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蓖麻、葵花籽油、玉米油、海藻油,所述表面活性剂与促进剂的配比为2:1。
10.优选的,所述改性剂为多元醇酯,且多元醇酯的制备方法为:使用甲醇钠作为催化剂将三轻甲基丙烷与高油酸棕榈甲酯反应制备得到高油酸棕榈油三轻甲基丙烷酯,高油酸棕榈甲酯中的棕榈酸甲酯含量小于10%,产物的倾点小于

30℃。
11.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吐温

60、司本

20、司本

80,所述促进剂为聚醚,所述纳米铜粒子与碳酸钙的配比为1:1,所述粘度改进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酯。
12.优选的,所述农作物植物叶包括小麦叶、云杉松科叶、红松。
13.该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步骤1:对生物基础油进行过滤处理,将其油中的固体颗粒滤出,再将改性剂与粘度改进剂加入处理完成后的生物基础油中在温度40

60℃进行搅拌得到半成品;
15.步骤2:按照配比准备表面活性剂与促进剂并对其进行搅拌均匀,并向混合剂中加入纳米复合粒子,放在70℃

80℃加热容器中搅拌10

20min;
16.步骤3:将步骤2中搅拌完成的混合剂加入步骤1中的半成品中,进行搅拌的同时向内加入添加剂,在60

80℃的温度下快速搅拌均匀2h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成品。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发明生物基础油来源于天然植物的种子,具有可再生与可生物降解的特点,使用更加环保,同时通过改性剂能够有效的改善生物基础油的热氧稳定性和低温流动性能,同时增强了摩擦磨损性能,提高了润滑油的综合性能。
19.2)本发明中的纳米复合粒子与添加剂均能够提高润滑油的润滑性能,起到了减磨抗磨的作用,同时纳米复合粒子提高了润滑油的极压性能,本发明制作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批量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3.实施例1:
24.一种汽用大负荷环保复合润滑油,该润滑油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组成:生物基础油87%、改性剂4%、表面活性剂5%、促进剂2.5%、纳米复合粒子2%、添加剂2%、粘度改进剂1%,所述纳米复合粒子包括纳米铜粒子与碳酸钙,所述添加剂为农作物植物叶表蜡质。
25.所述生物基础油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蓖麻、葵花籽油、玉米油、海藻油,所述表面活性剂与促进剂的配比为2:1。
26.所述改性剂为多元醇酯,且多元醇酯的制备方法为:使用甲醇钠作为催化剂将三轻甲基丙烷与高油酸棕榈甲酯反应制备得到高油酸棕榈油三轻甲基丙烷酯,高油酸棕榈甲酯中的棕榈酸甲酯含量小于10%,产物的倾点小于

30℃。
27.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吐温

60、司本

20、司本

80,所述促进剂为聚醚,所述纳米铜粒子与碳酸钙的配比为1:1,所述粘度改进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酯。所述农作物植物叶包括小麦叶、云杉松科叶、红松。
28.该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9.步骤1:对生物基础油进行过滤处理,将其油中的固体颗粒滤出,再将改性剂与粘度改进剂加入处理完成后的生物基础油中在温度40

60℃进行搅拌得到半成品;
30.步骤2:按照配比准备表面活性剂与促进剂并对其进行搅拌均匀,并向混合剂中加入纳米复合粒子,放在70℃

80℃加热容器中搅拌10

20min;
31.步骤3:将步骤2中搅拌完成的混合剂加入步骤1中的半成品中,进行搅拌的同时向内加入添加剂,在60

80℃的温度下快速搅拌均匀2h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成品。
32.实施例2:
33.一种汽用大负荷环保复合润滑油,该润滑油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组成:生物基础油90%、改性剂5%、表面活性剂7%、促进剂3.5%、纳米复合粒子3%、添加剂4%、粘度改进剂2%,所述纳米复合粒子包括纳米铜粒子与碳酸钙,所述添加剂为农作物植物叶表蜡质。
34.所述生物基础油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蓖麻、葵花籽油、玉米油、海藻油,所述表面活性剂与促进剂的配比为2:1。
35.所述改性剂为多元醇酯,且多元醇酯的制备方法为:使用甲醇钠作为催化剂将三轻甲基丙烷与高油酸棕榈甲酯反应制备得到高油酸棕榈油三轻甲基丙烷酯,高油酸棕榈甲酯中的棕榈酸甲酯含量小于10%,产物的倾点小于

30℃。
36.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吐温

60、司本

20、司本

80,所述促进剂为聚醚,所述纳米铜粒子与碳酸钙的配比为1:1,所述粘度改进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酯。所述农作物植物叶包括小麦叶、云杉松科叶、红松。
37.该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8.步骤1:对生物基础油进行过滤处理,将其油中的固体颗粒滤出,再将改性剂与粘度改进剂加入处理完成后的生物基础油中在温度40

60℃进行搅拌得到半成品;
39.步骤2:按照配比准备表面活性剂与促进剂并对其进行搅拌均匀,并向混合剂中加入纳米复合粒子,放在70℃

80℃加热容器中搅拌10

20min;
40.步骤3:将步骤2中搅拌完成的混合剂加入步骤1中的半成品中,进行搅拌的同时向内加入添加剂,在60

80℃的温度下快速搅拌均匀2h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成品。
41.实施例3:
42.一种汽用大负荷环保复合润滑油,该润滑油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组成:生物基础油94%、改性剂5%、表面活性剂8%、促进剂4%、纳米复合粒子3%、添加剂4%、粘度改进剂3%,所述纳米复合粒子包括纳米铜粒子与碳酸钙,所述添加剂为农作物植物叶表蜡质。
43.所述生物基础油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蓖麻、葵花籽油、玉米油、海藻油,所述表面活性剂与促进剂的配比为2:1。
44.所述改性剂为多元醇酯,且多元醇酯的制备方法为:使用甲醇钠作为催化剂将三轻甲基丙烷与高油酸棕榈甲酯反应制备得到高油酸棕榈油三轻甲基丙烷酯,高油酸棕榈甲酯中的棕榈酸甲酯含量小于10%,产物的倾点小于

30℃。
45.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吐温

60、司本

20、司本

80,所述促进剂为聚醚,所述纳米铜粒子与碳酸钙的配比为1:1,所述粘度改进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酯。所述农作物植物叶包括
小麦叶、云杉松科叶、红松。
46.该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7.步骤1:对生物基础油进行过滤处理,将其油中的固体颗粒滤出,再将改性剂与粘度改进剂加入处理完成后的生物基础油中在温度40

60℃进行搅拌得到半成品;
48.步骤2:按照配比准备表面活性剂与促进剂并对其进行搅拌均匀,并向混合剂中加入纳米复合粒子,放在70℃

80℃加热容器中搅拌10

20min;
49.步骤3:将步骤2中搅拌完成的混合剂加入步骤1中的半成品中,进行搅拌的同时向内加入添加剂,在60

80℃的温度下快速搅拌均匀2h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成品。
[0050][0051]
由上表可见,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

3所制备得到的润滑油,其热氧稳定性与低温流动性较好,减磨抗磨与极压性能更好,具有更好的润滑效果。
[005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005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