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桥梁 专利正文
一种公路桥梁用的高效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公路桥梁用的高效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抗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路桥梁用的高效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2.地裂会造成桥梁跨度的缩短、伸长或墩台下沉,在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不仅产生上下振动力,而且还会产生较大的水平力,这样由于桥墩的受力不同而最终造成桥梁破坏。
3.现有技术中,一般桥路面与支墩之间都是固定安装的,如此的安装方式会导致桥路面与支墩之间抗振效果差,而地裂时桥路面产生振动时,容易导致桥路面与支墩之间会因振动力产生裂缝,从而会导致该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降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桥梁用的高效抗震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桥梁用的高效抗震结构,具备便于增加缓冲力和便于增加支撑力的优点,以解决桥路面与支墩之间抗振效果差而容易在振动中受损的问题。
5.为实现便于增加缓冲力和便于增加支撑力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桥梁用的高效抗震结构,包括支墩,所述支墩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内部活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桥路面,所述支墩的侧面与桥路面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
6.所述固定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表面活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支撑块与滑块之间活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块与固定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弹簧;
7.所述固定盒的内部活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一端与支撑块的侧面活动连接;
8.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支墩内部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移动块和限位块均与支墩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弹簧,所述支墩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支撑架。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处于平行第一支撑弹簧中间部位的位置高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盒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固定贯穿连接块的表面。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一侧的两端均为半球状,所述移动块和限位块底部的一侧为弧状,所述支撑架一侧的两端分别与移动块和限位块底部接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墩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的一端与支撑架的侧面固定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墩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位于移动块的下方。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桥梁用的高效抗震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公路桥梁用的高效抗震结构,通过设置桥路面受力向下移动,使得桥路面可以带动支撑块向下移动,使得支撑杆和活动块随着支撑块同时运动,使得第一支撑弹簧被压缩,而连接弹簧被拉伸,使得第一支撑弹簧和连接弹簧产生回弹力可以共同消减支撑块带来的力,达到了增加缓冲力的效果,如此保护了支墩与桥路面之间的完整度。
16.2、该公路桥梁用的高效抗震结构,通过设置支撑柱受到桥路面传递的力,使得支撑柱带动移动块向下移动,使得支撑架被移动块抵触移动,同时第二支撑弹簧被压缩,使得第二支撑弹簧可以产生对移动块的弹力,使得支撑柱可以增加对桥路面的承受力,如此达到了增加支撑力的效果,从而维持了桥路面正常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剖图;
18.图2为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块的结构正剖图。
20.图中:1、支墩;2、固定盒;3、支撑块;4、桥路面;5、支撑柱;6、固定杆;7、滑块;8、支撑杆;9、第一支撑弹簧;10、第一固定块;11、连接轴;12、连接块;13、活动块;14、连接弹簧;15、移动块;16、限位块;17、固定弹簧;18、支撑架;19、第二支撑弹簧;20、第二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路桥梁用的高效抗震结构,包括支墩1,所述支墩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盒2,所述固定盒2的内部活动设置有支撑块3,所述支撑块3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桥路面4,所述支墩1的侧面与桥路面4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5,所述固定盒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的表面活动安装有滑块7,所述支撑块3与滑块7之间活动安装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块3与固定杆6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弹簧9。
23.所述固定盒2的内部活动设置有连接块12,所述固定盒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连接轴11,所述连接轴11固定贯穿连接块12的表面,所述连接块1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弹簧14,所述连接弹簧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3,所述活动块13的一端与支撑块3的侧面活动连接,通过设置桥路面4受力向下移动,使得桥路面4可以带动支撑块3向下移动,使得支撑杆8和活动块13随着支撑块3同时运动,使得第一支撑弹簧9被压缩,而连接弹簧14被拉伸,使得第一支撑弹簧9和连接弹簧14产生回弹力可以共同消减支撑块3带来的力,达到了增加缓冲力的效果,如此保护了支墩1与桥路面4之间的完整度。
24.所述支撑柱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支墩1内部的移动块15,所述移动块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6,所述移动块15和限位块16均与支墩1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弹簧19,所述支墩1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支撑架18,通过设置支撑柱5受到桥路面4传递的力,使得支撑柱
5带动移动块15向下移动,使得支撑架18被移动块15抵触移动,同时第二支撑弹簧19被压缩,使得第二支撑弹簧19可以产生对移动块15的弹力,使得支撑柱5可以增加对桥路面4的承受力,如此达到了增加支撑力的效果,从而维持了桥路面4正常的使用寿命。
25.具体的,所述固定盒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块10,所述第一固定块10处于平行第一支撑弹簧9中间部位的位置高度。
26.本实施方案中,利用第一固定块10处于平行第一支撑弹簧9中间部位的位置高度,使得第一固定块10可以限制支撑块3的移动距离,同时使得第一固定块10可以给支撑块3提供支撑力,达到限制支撑的效果。
27.具体的,所述支撑架18一侧的两端均为半球状,所述移动块15和限位块16底部的一侧为弧状,所述支撑架18一侧的两端分别与移动块15和限位块16底部接触。
28.本实施方案中,利用支撑架18一侧的两端分别与移动块15和限位块16底部接触,使得支撑架18可以支撑移动块15和限位块16平时的底部,而当移动块15和限位块16向下移动时,支撑架18可以通过自身一侧的两端均为半球状轻松的从移动块15和限位块16底部移开。
29.具体的,所述支墩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弹簧17,所述固定弹簧17的一端与支撑架18的侧面固定连接。
30.本实施方案中,利用固定弹簧17的一端与支撑架18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固定弹簧17在被压缩后可以带动一侧阻力消失后的支撑架18进行移动,达到了自动回位的效果。
31.具体的,所述支墩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块20,所述第二固定块20位于移动块15的下方。
32.本实施方案中,利用第二固定块20位于移动块15的下方,使得第二固定块20可以支撑移动块15移动后底部,达到了固定支撑的效果。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桥路面4受到向下的振动力,使得桥路面4同时把该力传递给支撑块3和支撑柱5,使得支撑块3和支撑柱5受力向下移动,使得支撑块3的底部转动支撑杆8的一端,使得支撑杆8的另一端通过滑块7在固定杆6的表面滑动,使得支撑块3与固定杆6之间的距离减少,使得第一支撑弹簧9被压缩,同时支撑块3的侧面带动活动块13进行运动,使得活动块13拉伸连接弹簧14,如此使得第一支撑弹簧9和连接弹簧14产生回弹力可以共同消减支撑块3带来的力;且支撑柱5带动移动块15和限位块16向下移动,使得支撑架18一侧的两端被移动块15和限位块16的底端同时抵触移动,同时使得移动块15和限位块16的底端的第二支撑弹簧19被压缩,使得第二支撑弹簧19可以产生对移动块15和限位块16的弹力,使得移动块15可以消减对支撑柱5的传来力,如此使得桥路面4表面受到的力被有效的减除。
34.综上所述,该公路桥梁用的高效抗震结构,通过设置桥路面4受力向下移动,使得桥路面4可以带动支撑块3向下移动,使得支撑杆8和活动块13随着支撑块3同时运动,使得第一支撑弹簧9被压缩,而连接弹簧14被拉伸,使得第一支撑弹簧9和连接弹簧14产生回弹力可以共同消减支撑块3带来的力,达到了增加缓冲力的效果,如此保护了支墩1与桥路面4之间的完整度;通过设置支撑柱5受到桥路面4传递的力,使得支撑柱5带动移动块15向下移动,使得支撑架18被移动块15抵触移动,同时第二支撑弹簧19被压缩,使得第二支撑弹簧19可以产生对移动块15的弹力,使得支撑柱5可以增加对桥路面4的承受力,如此达到了增加
支撑力的效果,从而维持了桥路面4正常的使用寿命。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