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玩具 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防滑的动感单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自动防滑的动感单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感单车。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健康生活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就促进了体育健身器材的快速发展,动感单车就是发展快速的室内体育健身器材之一。锻炼者在使用动感单车进行锻炼时,踩动踏板带动驱动轮急速旋转,配合绚丽灯光和分贝较高的音乐,使训练者进行充满活力的有氧运动,可增强身体素质,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动感单车进行体育锻炼。
3.人们在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动感单车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由于踩踏力度较大,且随着锻炼时间的增加,身体力竭,时常会发生鞋底与踏板打滑脱离等现象,影响锻炼的效果,现有的动感单车为了防止打滑现象,会在踏板周围装上围栏,但脚踏动作为上下摆幅,实际使用时在上下踩踏的过程中,鞋底仍然会与踏板脱离,而围栏甚至可能在鞋底与踏板打滑的过程中伤到脚踝,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防滑的动感单车,其可依据使用者踩踏的情况自动调整踏板的支撑面积大小,使得用户在踩踏踏板至最低点时将支撑面积调整至最大,此时最容易发生打滑,而增大踏板支撑面积的大小可有效防止打滑,从而有效避免使用动感单车时的打滑现象。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防滑的动感单车,包括:车体;曲柄,其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车体;以及脚踏机构,包括转轴、底座和踏板,所述踏板的面积可调,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曲柄的另一端,所述转轴穿设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转轴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踏板滑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内开设有容腔,所述容腔内装设有与所述转轴配合连接的调节机构,所述转轴转动驱动所述调节机构调节所述踏板的支撑面积大小;其中,所述底座具有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当所述底座位于最高位置时,所述踏板达到最小支撑面积,当所述底座位于最低位置时,所述踏板达到最大支撑面积。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用户在使用动感单车时,常常发生鞋底与踏板的打滑现象,使得运动中断,而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增加围栏以防止鞋底与踏板打滑,只是单纯的限制鞋底脱离踏板,且在限制过程中会造成使用者的鞋底受到围栏撞击而造成伤害,而由于踏板在被鞋底踩踏至最低段时,由于踩踏速度块,因此鞋底与踏板的摩擦力减少,导致踏板与鞋底打滑,当鞋底滑动至踏板边界外,则会踩空,而由于动感单车常设于健身馆内,挂内空间有限,并排设置的动感单车彼此间距有限,无法设置较大面积的踏板,且踏板面积大则会使踩踏更为费力,会极大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底座通过转轴连接于
曲柄,底座内设有容腔枪,容腔内装设有调节机构,调剂机构可通过转轴的转动调节踏板的支撑面积大小,在用户踩动底座到最高位置时,由于鞋底的自身重力,鞋底与踏板摩擦力较大,不易打滑,因此此时踏板的支撑面积较小也适用,而当踩动底座到最低位置时,由于踏板的转动惯性,踏板与底座的摩擦力较小,鞋底易与踏板发生滑动,即打滑,因此此时的踏板支撑面积最大,能有效防止鞋底滑出踏板外,且动感单车在不使用时,其踏板处于最小面积,使得动感单车两侧的通行面积增大,便于人通行。
7.作为改进,所述踏板的最小支撑面积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面积一致,所述调节机构调节所述踏板的支撑面积大小时,所述踏板的支撑面积相对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面积同比例的放大,通过上述改进,踏板的支撑面积相对底座上表面的面积同比例的放大,使得鞋底的中心与踏板的中心能保持相对一致,从而使鞋底与踏板发生相对活动时往各个方向的极限距离一致,可在最大程度平衡往各方向打滑的距离。
8.作为改进,所述踏板包括多个滑块,多个所述滑块的外侧边围合成所述踏板的支撑面积,多个所述滑块通过滑动以调整所述踏板的支撑面积大小,通过上述改进,鞋底作为一个整的体积,其只需保障各主要受力点稳定在踏板上即可,因此通过滑块滑动在调整踏板支撑面积大小的同时,还能保障对鞋底的支撑作用。
9.作为改进,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多个滑杆,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通槽,所述通槽、所述滑杆和所述滑块的数量一致且三者一一对应,所述滑杆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转动带动所述滑杆和所述滑块平移,通过上述改进,通槽可限定滑杆和滑块移动的极限位置,从而能有效限定踏板的最大支撑面积。
10.作为改进,多个所述滑块环绕所述踏板的中心均匀设置,所述滑块可以为长方体,以使所述踏板的支撑面积呈长方形;或为扇形,以使所述踏板的支撑面积呈圆形;或为三角形,以使所述踏板的支撑面积呈三角形,通过上述改进,支撑面积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三角形以及长方形等常用形状,其均能产生同样的技术效果。
11.作为改进,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有蜗轮、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所述转轴上设有与所述蜗轮啮合连接的蜗杆,所述滑杆上设有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在竖直平面内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二控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配合连接,当所述底座位于最高位置且所述转轴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时,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二控制部分别带动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往远离所述踏板中心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滑块沿直线平移,通过上述改进,调节机构设于踏板下的底座内,调节机构包括传动轴,且转轴通过蜗轮蜗杆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上设有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滑杆上设有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分别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配合连接,传动轴带动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转动时,可带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移动,且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在竖直平面内相互于垂直,因此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可带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横向作用,并通过通过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共同作用力,使得滑块沿预定角度直线移动,从而使多个滑块等间距的沿远离踏板中心的方向移动,整个机构均采用机械机构,不仅结构精准实用,且未采用电子元件而降低了成本。
12.作为改进,所述通槽、所述滑杆和所述滑块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二控制部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二控制部分别对称设置在
所述蜗轮的两侧,四个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对称设置在所述传动轴的两侧,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二控制部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往复运动,通过上述改进,四个滑块沿蜗轮和传动轴两两对称设置,且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二控制部分别对称共设置在蜗轮的两侧,因此每个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可控制两个第一支杆和两个第二支杆往复运动,并使每个滑块以四个滑块的中心为原点等间距的散开,其结构精简,并符合人体鞋底受力情况,可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13.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二控制部均为凸轮,所述第一支杆始终与所述第一控制部相抵,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支撑块、限位杆、限位块和导杆,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块上,所述限位杆固定在所述支撑块上,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杆上,所述限位块穿过位于所述蜗轮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杆,且两个所述第二支杆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块上,所述导杆设于所述限位块上,所述导杆始终与所述第二控制部相抵,通过上述改进,支撑块和导杆可起到支撑的作用,限位块可联动同一侧的两个第二支杆,提高同一侧的两个第一支杆和两个第二支杆的同步性,保障四个滑块的同步运行。
14.作为改进,沿垂直于所述踏板的方向设有z轴,沿平行于所述踏板的方向设有相互垂直的x轴和y轴,所述传动轴、所述限位杆和所述第二支杆沿x轴设置,所述转轴和所述限位块沿y轴设置,所述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导杆沿所述z轴设置,通过上述改进,使得第一控制部控制第一支杆沿y轴运动,使得第二控制部通过导杆控制第二支杆沿x轴运动,由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同步运行,因此滑杆会带动滑块沿x轴与y轴之间的斜线进行平移,从而完成四个滑块以踏板中心为远点均匀远离的移动特性。
15.作为改进,所述限位杆上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支撑块通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限位块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使所述第一支杆抵紧配合在所述第一控制部上,所述限位块上还设有两个挡板和两个第二弹簧,两个所述挡板分别设于所述限位块的两端,且所述挡板通过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导杆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使所述导杆抵紧配合在所述第二控制部上,所述第一控制部具有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所述第二控制部具有第二凸部和第二凹部,当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支杆相抵时,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导杆相抵,当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一支杆相抵时,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导杆相抵,通过上述改进,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可使第一支杆和导杆始终抵紧配合于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起到回复的作用,并使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不必设置导轨以限位第一支杆和导杆,进一步的降低了成本,并简化了结构。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17.图2为图1的俯视图;
18.图3为图2中a-a的剖面示意图;
19.图4为脚踏机构省略部分底座后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20.图5为脚踏机构省略部分底座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图5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7为脚踏机构中的滑杆和滑块与底座分离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脚踏机构省略底座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车体;2、曲柄;3、脚踏机构;31、转轴;311、蜗杆;32、底座;321、容腔;322、通槽;33、踏板;331、滑块;332、滑杆;3321、第一支杆;3322、第二支杆;4、调节机构;41、传动轴;411、蜗轮;412、第一控制部;4121、第一凸部;4122、第一凹部;413、第二控制部;4131、第二凸部;4132、第二凹部;42、支撑块;421、限位杆;4211、第一弹簧;422、限位块;4221、挡板;4222、第二弹簧;423、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上”、“下”、“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8.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9.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防滑的动感单车,如图1-8所示,包括车体1、曲柄2和脚踏机构3;车体1;脚踏机构3包括转轴31、底座32和踏板33,曲柄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车体1,另一端连接转轴31,踏板33的面积可调,转轴31穿过底座32,且转轴31与底座32转动连接,踏板33滑动连接在底座32上,底座32内开设有容腔321,容腔321内装设有与转轴31配合连接的调节机构4,转轴31转动驱动调节机构4调节踏板33的支撑面积大小;其中,底座32具有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当底座32位于最高位置时,踏板33达到最小支撑面积,当底座32位于最低位置时,踏板33达到最大支撑面积;如图1所示,当踏板33移动至最低位置时,踏板33的支撑面积达到最大,踏板33移动至最高位置时,踏板33的支撑面积达到最小。
30.具体的,如图2所示,踏板33的最小支撑面积与底座32的上表面的面积一致,调节机构4调节踏板33的支撑面积大小时,踏板33的支撑面积相对于底座32的上表面的面积同比例的放大,用户的使用习惯为保持鞋底位于踏板33的中心位置处,当踏板33的支撑面积相对底座32的上表面面积同比例放大,可使用户在踩踏踏板33时,鞋底相对踏板33中心的移动范围一致。
31.具体的,如图4-7所示,踏板33包括多个滑块331,多个滑块331的外侧边围合成踏板33的支撑面积,多个滑块331通过滑动以调整踏板33的支撑面积大小。
32.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滑块331之间可通过伸缩块彼此连接。
3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滑块331之间可隔有间隙,由于鞋底为一个整体,因此即使滑块331之间留有间隙,若间隙小于鞋底踩在两个滑块331上的宽度,则可提供完整的支撑力。
34.具体的,如图7-8所示,调节机构4包括多个滑杆332,底座32上开设有多个通槽
322,通槽322、滑杆332和滑块331的数量一致且三者一一对应,滑杆332穿过通槽322与滑块331固定连接,通槽322限定滑杆332移动的最大距离,转轴31转动带动滑杆332和滑块331平移;优选的,通槽322呈长方形,通槽322具有最接近踏板33中心的一角和最远离踏板33中心的另一角,当滑杆332位于一角上时,踏板33达到最小支撑面积时,当滑杆332位于另一角上时,踏板33达到最大支撑面积,滑杆332由一角运动到另一角的路径呈直线,因此当滑杆332被两个力以同等的速率推向x轴和y轴时,滑杆332可沿直线的路径从通槽322的一角运动至另一角,从而使各滑块331以均速远离踏板33中心。
35.具体的,如图8所示,多个滑块331环绕踏板33的中心均匀设置,滑块331可以为长方体,以使踏板33的支撑面积呈长方形;或为扇形,以使踏板33的支撑面积呈圆形;或为三角形,以使踏板33的支撑面积呈三角形;优选的,滑块331呈长方体。
36.具体的,如图4所示,调节机构4还包括传动轴41,传动轴41上设有蜗轮411、第一控制部412和第二控制部413,转轴31上设有与蜗轮411啮合连接的蜗杆311,滑杆332上设有第一支杆3321和第二支杆3322,第一支杆3321与第二支杆3322在竖直平面内相互垂直设置,第一控制部412和第二控制部413分别与第一支杆3321和第二支杆3322配合连接,当底座32位于最高位置且转轴31带动传动轴41转动时,第一控制部412和第二控制部413分别带动第一支杆3321和第二支杆3322往远离踏板33中心的方向移动,并使滑块331沿直线平移。
37.具体的,如图6-8所示,通槽322、滑杆332和滑块331的数量均为四个,第一控制部412和第二控制部413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控制部412和第二控制部413分别对称设置在蜗轮411的两侧,四个第一支杆3321和第二支杆3322对称设置在传动轴41的两侧,第一控制部412和第二控制部413转动带动第一支杆3321和第二支杆3322往复运动。
38.具体的,如图4-7所示,第一控制部412和第二控制部413均为凸轮,第一支杆3321始终与第一控制部412相抵,调节结构还包括支撑块42、限位杆421、限位块422和导杆423,传动轴41转动连接在支撑块42上,限位杆421固定在支撑块42上,限位块422滑动连接在限位杆421上,限位块422穿过位于蜗轮411同一侧的两个第二支杆3322,且两个第二支杆3322滑动连接在限位块422上,导杆423设于限位块422上,导杆423始终与第二控制部413相抵。
39.具体的,如图8所示,沿垂直于踏板33的方向设有z轴,沿平行于踏板33的方向设有相互垂直的x轴和y轴,传动轴41、限位杆421和第二支杆3322沿x轴设置,转轴31和限位块422沿y轴设置,支撑块42、第一支杆3321和导杆423沿z轴设置。
40.具体的,如图8所示,限位杆421上设有第一弹簧4211,第一弹簧4211提供张力,支撑块42通过第一弹簧4211与限位块422连接,第一弹簧4211使第一支杆3321抵紧配合在第一控制部412上,限位块422上还设有两个挡板4221和两个第二弹簧4222,第二弹簧4222提供张力,两个挡板4221分别设于限位块422的两端,且挡板4221通过第二弹簧4222与第二导杆423连接,第二弹簧4222使导杆423抵紧配合在第二控制部413上,第一控制部412具有第一凸部4121和第一凹部4122,第二控制部413具有第二凸部4131和第二凹部4132,当第一凸部4121与第一支杆3321相抵时,第二凸部4131与导杆423相抵,当第一凹部4122与第一支杆3321相抵时,第二凹部4132与导杆423相抵。
41.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省略第一弹簧4211和第二弹簧4222的设置,并通过设置具有导轨的凸轮,使得第一支杆3321和导杆423沿导轨移动,并随凸轮往复运动,由于此为本领域常用技术手段,因此本技术中不再详细说明。
42.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