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纸印刷 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负压吸附的纱线牵伸胶圈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基于负压吸附的纱线牵伸胶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圈,具体是一种基于负压吸附的纱线牵伸胶圈。


背景技术:

2.纱线是一种纺织品,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在加捻纱线时,纱线的表面会出现绒毛,绒毛越多,织成的布料越容易起球。因此,需要将纱线表面的绒毛处理掉或者加捻进纱线的股线中,而在加捻进股线这种方式中,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利用胶圈配合负压板,在胶圈上开设一排孔,将绒毛吸附在孔的周围。这种方式在使用时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孔在纱线的正下方,两侧的绒毛的吸附效果不明显,加捻后的纱线仍旧有炸毛现象;孔是固定形状的,对多种规格的纱线来说,并不能做到大范围的通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负压吸附的纱线牵伸胶圈,本实用新型对绒毛的吸附效果明显,大大减小炸毛现象,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
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负压吸附的纱线牵伸胶圈,包括胶圈本体,在沿着所述胶圈本体的圆周方向上开设有三排通孔,包括第一排通孔、第二排通孔和第三排通孔;所述第二排通孔的中心线与所述胶圈本体的圆周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一排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排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三排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排通孔的另一侧,且所述三排通孔的中心线平行;
5.所述三排通孔均包括若干组通孔,每组通孔由若干个长形孔和若干个圆形孔组成。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通孔包括若干组a型通孔,所述a型通孔由2个所述长形孔和1个所述圆形孔组成,且2个所述长形孔相邻。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通孔包括若干组b型通孔,所述b型通孔由2个所述圆形孔和1个所述长形孔组成,且2个所述圆形孔相邻。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排通孔包括若干组c型通孔,所述c型通孔由2个所述长形孔和1个所述圆形孔组成,且2个所述长形孔相邻。
9.进一步地,在所述胶圈本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a型通孔、所述b型通孔和所述c型通孔形成第一列e、第二列f、第三列g,所述第一列e和所述第二列f均为两端是所述长形孔、中间是所述圆形孔的排列顺序,所述第三列g为两端是所述圆形孔、中间是所述长形孔的排列顺序。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列e、所述第二列f和所述第三列g上的通孔均在各自列上对齐。
11.进一步地,所述长形孔采用椭圆形孔或者腰型孔,所述长形孔的长度l1为2.2mm,宽度l2为0.96mm。
12.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孔的半径r为0.4mm。
13.进一步地,同一排的相邻两个通孔中心之间的间距l4为2.2mm。
14.进一步地,相邻两排通孔中心线之间的间距l5为2.5mm。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在胶圈上设置三排通孔,能够将下部的绒毛、两侧的绒毛都吸附在相应的通孔中,大大减小炸毛现象,将绒毛大部分加捻进纱线中,增加纱线的强度;
17.2、本实用新型三排通孔的规格各不相同,适用于多种规格的纱线,适用性范围大,不需要经常更换不同规格的胶圈。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胶圈侧视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胶圈立体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图2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图1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三排通孔的排列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9.实施例1:
30.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负压吸附的纱线牵伸胶圈,胶圈下方有负压板,用于在牵伸纱线时,将纱线上的绒毛用负压的形式吸附到同一个方向上,减少炸毛现象,减少布料表面的绒毛,从而减轻布料起球现象。
31.如图2所示,包括胶圈本体10,在沿着胶圈本体10的圆周方向上开设有三排通孔,可由图3中看出,包括第一排通孔110、第二排通孔120和第三排通孔130,在图3中,标号110、120、130均指向的是各自排的中心线;
32.由图2可看出,三排通孔均是环形布满胶圈本体10的,用于负压将绒毛吸附到通孔附近,将纱线尤其是粗纱的底部绒毛、两侧边绒毛,甚至是上部和上部两侧的绒毛,都能够吸附到三排通孔附近,底部绒毛被中间的第二排通孔吸附,两侧的绒毛被两侧的第一排和第三排通孔吸附,提高吸附绒毛的效率和效果,大大减少炸毛现象,吸附的绒毛形成多个捻,多个捻捻同样被捻进纱线内,不会散发、分散在纱线外部,加强纱线的强度。
33.如图3所示,第二排通孔120的中心线与胶圈本体10的圆周中心线重合,第一排通孔110位于第二排通孔120的一侧,第三排通孔130位于第二排通孔120的另一侧,且三排通孔的中心线平行,从而,三排通孔在圆周方向上是平行设置的,保证绒毛吸引的时候是同一个方向,尤其是针对粗纱的牵伸或者多根细纱的牵伸时,三排通孔能够加强吸附作用。
34.如图3所示,三排通孔均包括若干组通孔,每组通孔由若干个长形孔20和若干个圆形孔30组成。
35.具体的,第一排通孔110包括若干组a型通孔,由图3的a框中所示,a型通孔由2个长形孔20和1个圆形孔30组成,且2个长形孔20相邻。第二排通孔120包括若干组b型通孔,由图3的b框中所示,b型通孔由2个圆形孔30和1个长形孔20组成,且2个圆形孔30相邻。第三排通孔130包括若干组c型通孔,由图3的c框中所示,c型通孔由2个长形孔20和1个圆形孔30组成,且2个长形孔20相邻。
36.本实施例中,将三排通孔平行设置,且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将绒毛顺次吸附,防止绒毛杂乱,顺次吸附的绒毛形成一股一股的捻,便于加捻到纱线中。
37.本实施例中将通孔做成三组规格,三组规格的通孔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的纱线,适用性较广,不需要经常更换不同规格的胶圈。
38.由上述结构,形成在胶圈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上,a型通孔、b型通孔和c型通孔形成第一列e、第二列f、第三列g,第一列e和第二列f均为两端是长形孔20、中间是圆形孔30的排列顺序,第三列g为两端是圆形孔30、中间是长形孔20的排列顺序。同时,第一列e、第二列f和第三列g上的通孔均在各自列上对齐。本实施例中,每一排的一个组中的3个通孔相互对齐,在牵伸时,绒毛被吸附后能够整齐的排列,防止绒毛杂乱。
39.长形孔20采用椭圆形孔或者腰型孔,长形孔20的长度l1为1.8-2.5mm,宽度l2为0.8-1.0mm。本实施例中,长度l1为2.2mm,宽度l2为0.96mm。
40.圆形孔30的半径r为0.32-0.5mm。本实施例中,半径r为0.4mm。
41.同一排的相邻两个通孔中心之间的间距l4为1.0-2.4mm。本实施例中,间距l4为2.2mm。
42.相邻两排通孔中心线之间的间距l5为2.3-2.7mm。本实施例中,间距l5为2.5mm。
43.实施例2:
4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排通孔120与第一排通孔110、第三排通孔130之间错开设置,便于在每一个位置节点都能够吸附绒毛。
45.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