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纸印刷 专利正文
一种粗纱机的长短纤通用牵伸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粗纱机的长短纤通用牵伸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粗纱机的长短纤通用牵伸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粗纱机用于长纤维和短纤维牵伸时,罗拉的隔距不同,需要根据纤维的长短调节罗拉的隔距,同时还要对粗纱机的传动机构进行更换部件,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停机等待时间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难以在一台粗纱机上实现长纤维和短纤维的牵伸,设备通用相差。因此,现有技术亟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粗纱机的长短纤通用牵伸结构,解决现有粗纱机在的对于长短纤牵伸需要调节罗拉的隔距,传动结构需要做相应调整和更换,操作复杂,停机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粗纱机的长短纤通用牵伸结构,包括罗拉架和摇架,罗拉架有两个,左右相对间隔布置,两个罗拉架通过摇架节轴固定相连,摇架设置在摇架节轴上。
6.两个罗拉架之间平行间隔设有四个罗拉,由前往后依次为一罗拉、二罗拉、三罗拉和四罗拉。
7.摇架底部由前往后依次设有第一上皮辊组、第二上皮辊组、第三上皮辊组、第四上皮辊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上皮辊组均包括两个上皮辊,分别与四个罗拉一一对应配合。
8.第一、第二上皮辊组之间设有上销,上销与第二上皮辊组的外侧套设有上皮圈,一、二罗拉之间设有下销,下销与二罗拉的外侧套设有第一下皮圈,二罗拉与第二上皮辊组驱动第一下皮圈运动。
9.牵伸结构配置有第五上皮辊组和第二下皮圈,第五上皮辊组包括两个开槽辊,可用于替换第二上皮辊组,所述第二下皮圈可用于替换第一下皮圈。
10.进一步地,一罗拉通过轴承与两个罗拉架的前端转动配合,每个罗拉架的顶部均间隔固定设有三个罗拉座,其余的三个罗拉通过轴承分别与对应的罗拉座转动配合。
11.进一步地,罗拉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摇架节轴位于四罗拉的后侧,其两端分别与连接座固定相连,摇架的后侧固定在摇架节轴上。
12.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上皮辊组还包括一个固定轴,所述两个上皮辊设置在固定轴的两端且与固定轴的端部同轴转动配合,所述固定轴与摇架的底部可拆卸固定配合。
13.进一步地,开槽辊具有沿其周向开设的环形凹槽,所述上皮圈覆盖环形凹槽及开槽辊位于环形凹槽两侧的部分。
14.进一步地,二罗拉、三罗拉和四罗拉的后侧相邻分别设有集束器支架,集束器支架
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罗拉座固定相连。
15.集束器支架上设有集束器,所述集束器具有前后贯通的纱线通道。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下皮圈替换第一下皮圈以及第五上皮辊组替换第二上皮辊组后,第二下皮圈套设在下销、二罗拉和三罗拉的外侧,二罗拉与第五上皮辊组以及三罗拉与第三上皮辊组驱动第二下皮圈运动。
17.进一步地,所述三罗拉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二下皮圈的张力轴,所述张力轴位于第二下皮圈的内侧,其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张力轴架与罗拉架转动配合。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上皮辊组的两个上皮辊采用柔性皮辊,长短纤通用牵伸结构还配置有第六上皮辊组,第六上皮辊组包括同轴对称布置的两个实心皮辊,第六上皮辊组用于替换第三上皮辊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通过配置带有环形凹槽的开槽辊和下皮圈,实现对长短纤的牵伸,牵伸结构调整操作简便,减少停机的时间,提高设备的通用性,保证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粗纱机的长短纤通用牵伸结构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方式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粗纱机的长短纤通用牵伸结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图3中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现方式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5.结合图1至图4,一种粗纱机的长短纤通用牵伸结构,包括罗拉架1和摇架2,罗拉架1有两个,两个罗拉架1左右相对间隔布置,罗拉架1的底部与粗纱机的机架螺栓固定相连。能够在一台粗纱机经过部件或组件的简单替换,适用于长纤维和短纤维的牵伸。
26.两个罗拉架1之间平行间隔设有四个罗拉,由前往后依次为一罗拉31、二罗拉32、三罗拉33和四罗拉34。一罗拉31位于罗拉架1的顶部前端,其左右通过轴承与两个罗拉架1的转动配合,每个罗拉架1的顶部均间隔固定设有三个罗拉座11,其余的三个罗拉通过轴承分别与对应的罗拉座11转动配合。一罗拉31、二罗拉32、三罗拉33和四罗拉34分别与粗纱机的驱动机构相连,驱动机构分别驱动一罗拉31、二罗拉32、三罗拉33和四罗拉34以不同的转速转动。
27.两个罗拉架1的顶部后端通过摇架节轴21固定相连,摇架2的后端固定安装在在摇架节轴21上,摇架2的摇架臂位于四个罗拉的上方。罗拉架1的顶部后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座22,摇架节轴21位于四罗拉34的后侧,其两端分别与连接座22固定相连。
28.摇架2底部由前往后依次设有第一上皮辊组41、第二上皮辊组42、第三上皮辊组43、第四上皮辊组44,第一上皮辊组41、第二上皮辊组42、第三上皮辊组43、第四上皮辊组44分别与一罗拉31、二罗拉32、三罗拉33和四罗拉34一一对应配合,形成对纱线的握持。摇架2
的摇架臂底部分别开有与各上皮辊组位置对应的卡槽,上皮辊组卡入对应的卡槽并通过弹簧卡子固定在摇架2的摇架臂上,上皮辊组拆装方便。
29.二罗拉32、三罗拉33和四罗拉34的后侧相邻分别设有集束器5支架,集束器5支架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罗拉座11固定相连。集束器5支架上固定安装有集束器5,集束器5具有前后贯通过纱通道,所述过纱通道为前窄后宽的喇叭口结构。纱线由后往前穿过集束器5,集束器5对纱线起聚拢作用,进入牵伸区时保证纱线呈聚拢集束状态。
30.第一上皮辊组41、第二上皮辊组42之间设有上销23,上销23与第二上皮辊组42的外侧套设有上皮圈24。一罗拉31、二罗拉32之间设有下销35,下销35与二罗拉32的外侧套设有第一下皮圈36,二罗拉32与第二上皮辊组的两个上皮辊相配合,驱动第一下皮圈36运动。
31.第一上皮辊组41、第二上皮辊组42、第三上皮辊组43、第四上皮辊组44均包括一个固定轴和两个上皮辊411,所述两个上皮辊411设置在固定轴的两端且与固定轴的端部同轴转动配合,所述固定轴与摇架2的底部可拆卸固定配合。工作过程中,二罗拉32驱动第一下皮圈36运动,由于二罗拉32与第二上皮辊组42的上皮辊411握持并驱动第二上皮辊组42的上皮辊411转动,所述第二上皮辊组42的上皮辊411驱动上皮圈24运动,上皮圈24与第一下皮圈36相配合压紧处于牵伸状态的纱线,减少短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的断纱率。第二上皮辊为实心皮辊,配合罗拉、皮圈等可以形成一种对纤维条的握持牵伸。
32.上述结构仅适用于短纤维的使用,如果进行长纤维的牵伸则需要对该结构的部件进行简单替换和调整即可,具体如下所述。
33.牵伸结构配置有第五上皮辊组45和第二下皮圈37,第五上皮辊组45可用于替换第二上皮辊组42。具体地,所述第五上皮辊组包括一个固定轴和两个开槽辊412,第五上皮辊组45与第二上皮辊组42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五上皮辊组的两个开槽辊412具有沿其周向开设的环形凹槽,所述上皮圈24覆盖环形凹槽及开槽辊412位于其环形凹槽两侧的部分,所述上皮圈24与环形凹槽的底部之间形成空腔,这种结构配合罗拉、皮圈等可以形成一种对纤维条的滑溜牵伸装置,降低了第五上皮辊组45与二罗拉32之间对长纤维的握持,增长了对长纤维的牵伸区。
34.所述第二下皮圈37替换第一下皮圈36以及第五上皮辊组45替换第二上皮辊组42后,第二下皮圈套37设在下销35、二罗拉32和三罗拉33的外侧,三罗拉33与第三上皮辊组43以及二罗拉32与第五上皮辊组45驱动第二下皮圈37运动。所述三罗拉3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二下皮圈的张力轴6,所述张力轴6位于第二下皮圈37的内侧,其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张力轴架71与罗拉架1转动配合。第五上皮辊组45替换第二上皮辊组42以及第二下皮圈37替换第一下皮圈36后的结构,改变了主牵伸区的隔距更适用于对长纤维进行牵伸,降低牵伸过程中长纤维断纱,经过上述简单调整可在一台粗纱机机上适用长短纤的牵伸。
35.所述第三上皮辊组53的两个上皮辊采用柔性皮辊,长短纤通用牵伸结构还配置有第六上皮辊组,第六上皮辊组包括同轴对称布置的两个实心皮辊,第六上皮辊组用于替换第三上皮辊组,可以实现三罗拉、四罗拉之间滑溜牵伸和握持牵伸的切换。第六上皮辊组与第三上皮辊组53之间的替换可选择性的与第二下皮圈37与第一下皮圈36之间的替换进行组合,形成多种组合结构形式,从而适用更多的纤维条纺纱。
36.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
性。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