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鼓风曝气余热干化污泥的低能耗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利用鼓风曝气余热干化污泥的低能耗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二次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鼓风曝气余热干化污泥的低能耗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2.压缩空气是工业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动力源之一,在污水处理中主要用于水处理过程中的曝气,风机主要有罗茨风机、离心风机、螺杆风机、无论采用哪种风机,在使用过程中,空气受到强烈的压缩,压缩后的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还有机械部件运动摩擦也会产生一部分热能,这些热能中一部分通过鼓风排气带走,一部分则通过冷却系统排放到环境当中,许多热能没有得到合理充分的回收利用,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鼓风曝气余热干化污泥的低能耗输送设备,将鼓风曝气中压缩空气增加的热能高效传输用于污泥的烘干。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利用鼓风曝气余热干化污泥的低能耗输送设备,包括主输送管、预热输送管、热交管输送管、热烘干池;
6.所述主输送管内侧壁具有第一导热片,所述主输送管外侧壁上具有第二导热片;
7.所述主输送管一端连接在鼓风机的出风口上,所述主输送管靠近鼓风机的一端为输入端,所述预热输送管包裹固定在所述主输送管外侧,所述预热输送管靠近鼓风机的一端具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上连接有空气输送机,所述预热输送管将所述第二导热片包围在其内侧,所述预热输送管外侧面固定包裹有保温层外壳,所述保温层外壳内部填充有保温填料;
8.所述热交管输送管固定在所述主输送管内部,所述热交管输送管外侧壁固定设有第三导热片,所述第三导热片沿所述热交管输送管周向均匀阵列有多个;
9.所述热交管输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预热输送管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热交管输送管的输出端具有多个输送连接管,所述主输送管外侧位于所述输送连接管处固定设有输送连通环,所述输送连接管与所述输送连通环相连通;
10.所述输送连通环上相连通设有末端输送管,所述末端输送管为多层保温管;
11.所述热烘干池包括开口朝上的烘干箱体,所述烘干箱体内固定设有烘干板,所述烘干板截面为周期弯折的梯形凸棱状;
12.所述烘干箱体内位于所述烘干板下方固定设有中间隔热板,所述中间隔热板上表面铺设有一层热辐射反射层,所述烘干箱体内位于所述中间隔热板下方固定设有密封板;
13.所述烘干板和所述中间隔热板之间的腔室为烘干腔,所述中间隔热板和所述密封板之间的腔室为密封保温腔;
14.所述末端输送管与所述烘干腔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烘干腔的另一端通过短管与所
述密封保温腔内部相连通。
15.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热片沿所述主输送管轴线螺旋延伸,所述第一导热片在所述主输送管内侧壁均匀环形阵列布置有多个;
16.所述第二导热片沿所述主输送管轴线螺旋延伸,所述第二导热片在所述主输送管外侧壁均匀环形阵列布置有多个。
17.说明:螺旋延伸的第一导热片与第二导热片,相当于展开长度更长,有利于进行热传递。
18.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热片与所述第二导热片的旋向相反。
19.说明:所述第一导热片与所述第二导热片的旋向相反设置,有利于热传递更加均匀。
20.优选地,所述保温填料选自岩棉、玻璃棉、聚氨酯、复合硅酸盐、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橡塑海绵、气凝胶中的其中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21.说明:保温填料防止所述预热输送管内的热能过快流失。
22.优选地,所述烘干腔内固定设有多根热风管,所述热风管沿凸棱延伸方向布置,所述热风管上侧面具有多个出风口,所述热风管的一端与所述末端输送管相连通。
23.说明:所述热风管上的出风口向烘干板下方通气,使得烘干板受热更加均匀。
24.优选地,所述预热输送管内采用空气作为热传递介质。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本设备具有热传递效率高,热传递过程中损耗较小的优势,利用混合有体积百分比小于4.0%氢气的空气作为传递介质,氢气的比热容较大,使得热传递效率更高,先对传递介质空气进行预热的方式,使得总体工作效率更高,最后带有热能的空气在烘干腔内进行放热,烘干腔下方的密封保温腔防止烘干腔内的热量过多损耗。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中热烘干池的左视图;
28.图3是图1中a-a剖视图;
29.图4是图1中b-b剖视图;
30.图5是图1中c-c剖视图。
31.图中,10-主输送管、11-第一导热片、12-第二导热片、20-预热输送管、201-进风管、30-保温层外壳、31-保温填料、40-热交管输送管、41-第三导热片、42-输送连接管、43-输送连通环、44-末端输送管、50-热烘干池、51-烘干箱体、52-烘干板、520-烘干腔、521-热风管、522-出风口、53-中间隔热板、530-密封保温腔、531-热辐射反射层、54-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33.实施例:
34.一种利用鼓风曝气余热干化污泥的低能耗输送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主输送管
10、预热输送管20、热交管输送管40、热烘干池50;
35.如图3所示,所述主输送管10内侧壁具有第一导热片11,所述主输送管10外侧壁上具有第二导热片12;
36.所述第一导热片11沿所述主输送管10轴线螺旋延伸,所述第一导热片11在所述主输送管10内侧壁均匀环形阵列布置有多个;
37.所述第二导热片12沿所述主输送管10轴线螺旋延伸,所述第二导热片12在所述主输送管10外侧壁均匀环形阵列布置有多个。
38.所述第一导热片11与所述第二导热片12的旋向相反。
39.所述主输送管10一端连接在鼓风机的出风口上,所述主输送管10靠近鼓风机的一端为输入端,如图1所示,所述预热输送管20包裹固定在所述主输送管10外侧,所述预热输送管20靠近鼓风机的一端具有进风管201,所述进风管201上连接有空气输送机,所述预热输送管20将所述第二导热片12包围在其内侧,所述预热输送管20外侧面固定包裹有保温层外壳30,所述保温层外壳30内部填充有保温填料31;
40.所述保温填料31选自岩棉、玻璃棉、聚氨酯、复合硅酸盐、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橡塑海绵、气凝胶中的其中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41.如图1所示,所述热交管输送管40固定在所述主输送管10内部,如图4所示,所述热交管输送管40外侧壁固定设有第三导热片41,所述第三导热片41沿所述热交管输送管40周向均匀阵列有多个;
42.如图1所示,所述热交管输送管40的输入端与所述预热输送管20的输出端相连通,如图5所示,所述热交管输送管40的输出端具有多个输送连接管42,所述主输送管10外侧位于所述输送连接管42处固定设有输送连通环43,所述输送连接管42与所述输送连通环43相连通;
43.如图1所示,所述输送连通环43上相连通设有末端输送管44,所述末端输送管44为多层保温管;
44.如图2所示,所述热烘干池50包括开口朝上的烘干箱体51,所述烘干箱体51内固定设有烘干板52,所述烘干板52截面为周期弯折的梯形凸棱状;
45.如图2所示,所述烘干箱体51内位于所述烘干板52下方固定设有中间隔热板53,所述中间隔热板53上表面铺设有一层热辐射反射层531,所述烘干箱体51内位于所述中间隔热板53下方固定设有密封板54;
46.所述烘干板52和所述中间隔热板53之间的腔室为烘干腔520,所述中间隔热板53和所述密封板54之间的腔室为密封保温腔530;
47.所述末端输送管44与所述烘干腔520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烘干腔520的另一端通过短管与所述密封保温腔530内部相连通。
48.如图2所示,所述烘干腔520内固定设有多根热风管521,所述热风管521沿凸棱延伸方向布置,所述热风管521上侧面具有多个出风口522,所述热风管521的一端与所述末端输送管44相连通。
49.所述预热输送管20内采用空气作为热传递介质,并向空气中加入体积百分比不超过4%的氢气,氢气的比热容高,向空气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气,提高热传递效率。
50.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利用空气输送机,将空气通过进风管201输送到所
述预热输送管20内部,所述主输送管10内部的是鼓风机进行压缩后用于曝气的压缩空气,所述主输送管10内部的压缩空气温度较高,较高的压缩空气将热能通过第一导热片11和第二导热片12进行传递,第二导热片12将热能传递给所述预热输送管20内的空气,所述预热输送管20内的空气然后进入到所述热交管输送管40内,所述热交管输送管40外侧的第三导热片41将压缩空气中的热能传递到所述热交管输送管40内的空气,所述热交管输送管40内带有热能的空气接着进入到所述输送连通环43内部,所述输送连通环43内的空气通过所述末端输送管44通入到所述烘干腔520中,所述烘干腔520中的空气将热能传递到所述烘干板52上,所述烘干板52顶部放置有待烘干的污泥,所述烘干板52被加热升温,对污泥进行烘干;
51.所述烘干腔520中的空气从另一端排出然后进入到所述密封保温腔530中,使得中间隔热板53下端保持一定的温度,防止烘干腔520内的热能过快流失;
52.一部分空气通过所述热风管521上的所述出风口522对着所述烘干板52下侧吹风,使得所述烘干板52受热更加均匀,所述出风口522在所述烘干腔520排风时对其内部的空气起到扰动作用,使得热交换效率更好;
53.所述密封保温腔530内部与空气输送机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密封保温腔530内部的空气接着通过空气输送机进行循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