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带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干燥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2.干燥设备又称干燥器和干燥机。用于进行干燥操作的设备,通过加热使物料中的湿分(一般指水分或其他可挥发性液体成分)汽化逸出,以获得规定含湿量的固体物料。干燥的目的是为了物料使用或进一步加工的需要。如木材在制作木模、木器前的干燥可以防止制品变形,陶瓷坯料在煅烧前的干燥可以防止成品龟裂。另外干燥后的物料也便于运输和贮存,如将收获的粮食干燥到一定湿含量以下,以防霉变。由于自然干燥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各种机械化干燥器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
3.干燥设备上通常需要对物料进行加热干燥,因此通常会配备加热器用来对加热介质进行干燥,大部分干燥设备都是利用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再利用高温空气与物料相接触,使高温空气带动物料中的水分,物料迅速干燥。物料干燥之后进行出料,高温空气会经由排气管排出,但是高温空气中含有较大的热量,直接排出会浪费较大的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干燥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设备,包括干燥塔,所述干燥塔的一侧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与干燥塔相连通的热空气进气管,所述干燥塔下端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粉料分离机构,所述出料管上还设置有余热回收机构,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包括设置在出料管外侧的换热管以及设置在换热管外侧的保温管,所述换热管的末端连通有热能传递管,所述热能传递管套设在热空气进气管的外侧。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换热管可以将出料管处多余的热量传导至热能传递管中,在传递热能的过程中,保温管可以对换热管起到保温的作用,可以避免换热管的热量散失,再将热能传递管的热量传递至热空气进气管处,可以利用多余的热能对干燥塔的新风进行预热,节约能源的同时还能够加快干燥的效率。
8.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内设置有多个导热片,所述导热片延伸至出料管内。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热片可以将出料管的温度快速的传递至换热管内,从而能够加快热能的传递速度。
10.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塔内设置有气流通管,所述气流通管的一端穿过干燥塔的侧壁并且与外界相连通,另一端穿过干燥塔的侧壁并且与换热管相连通,所述热能传递管靠近热空气进管的一端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引风机。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启动引风机,引风机可以带动气流在气流通管内流动,气流流动至干燥塔内时,干燥塔可以对气流进行加热,热空气进入到换热管内,可以加快换热管内
部空气的流通,使热空气快速流动至热能传递管处,从而传递给热空气进气管,提高换热效率。
12.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通管与干燥塔侧壁的连接位置设置有防护保温层。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护保温层可以对气流通管和干燥塔的连接处起到保温防护的作用。
14.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通管的进气一端和出气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格栅网板,所述气流通管内设置有若干个陶瓷导热球,所述陶瓷导热球的直径小于格栅网板上网孔的直径。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陶瓷导热球位于干燥塔的范围内,干燥塔对陶瓷导热球进行加热,使陶瓷导热球始终维持在一个热量范围内,当冷空气进入到气流通管内部时,空气充分的与陶瓷导热球相接触,使热传导的效率更高。
16.进一步的,所述热能传递管内设置有导热油管,所述导热油管远离换热管的一端延伸至热空气进气管的一侧。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热油管能够较为稳定的将热能传递至热空气进气管处,稳定持续的进行余热的传递利用。
18.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油管呈螺旋状绕设在热空气进气管的外侧。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热油管可以更加均匀的将热量传递至热空气进气管中,保证对干燥塔气源的预热。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1.(1)本技术中换热管可以将出料管处多余的热量传导至热能传递管中,在传递热能的过程中,保温管可以对换热管起到保温的作用,可以避免换热管的热量散失,再将热能传递管的热量传递至热空气进气管处,可以利用多余的热能对干燥塔的新风进行预热,节约能源的同时还能够加快干燥的效率;
22.(2)本技术中的引风机可以带动气流在气流通管内流动,气流流动至干燥塔内时,干燥塔可以对气流进行加热,热空气进入到换热管内,可以加快换热管内部空气的流通,使热空气快速流动至热能传递管处,从而传递给热空气进气管,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23.图1为一种带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干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中换热管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技术中热空气进气管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技术中气流通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中标号说明:
28.1、干燥塔;2、加热机构;21、热空气进气管;3、出料管;4、粉料分离机构;5、余热回收机构;51、换热管;52、保温管;6、热能传递管;7、导热片;8、导热油管;9、气流通管;10、排气管;11、引风机;12、防护保温层;13、格栅网板;14、陶瓷导热球。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2.实施例:
33.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一种带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干燥装置,参照图1,包括干燥塔1,干燥塔1的一侧设置有加热机构2,加热机构2包括与干燥塔1相连通的热空气进气管21,干燥塔1下端连通有出料管3,出料管3上设置有粉料分离机构4,出料管3上还设置有余热回收机构5,余热回收机构5包括设置在出料管3外侧的换热管51以及设置在换热管51外侧的保温管52,换热管51的末端连通有热能传递管6,热能传递管6套设在热空气进气管21的外侧。换热管51可以将出料管3处多余的热量传导至热能传递管6中,在传递热能的过程中,保温管52可以对换热管51起到保温的作用,可以避免换热管51的热量散失,再将热能传递管6的热量传递至热空气进气管21处,可以利用多余的热能对干燥塔1的新风进行预热,节约能源的同时还能够加快干燥的效率。
35.参照图2和图3,换热管51内设置有多个导热片7,导热片7延伸至出料管3内,导热片7可以采用导热性能好的下料,例如铜或金刚石,导热片7可以将出料管3的温度快速的传递至换热管51内,从而能够加快热能的传递速度。热能传递管6内设置有导热油管8,导热油管8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在热能传递管6内,导热油管8远离换热管51的一端延伸至热空气进气管21的一侧,并且导热油管8呈螺旋状绕设在热空气进气管21的外侧。导热油管8能够较为稳定的将热能传递至热空气进气管21处,稳定持续的进行余热的传递利用。
36.参照图1和图2,干燥塔1内设置有气流通管9,气流通管9的一端穿过干燥塔1的侧壁并且与外界相连通,另一端穿过干燥塔1的侧壁并且与换热管51相连通,热能传递管6靠近热空气进管的一端连通有排气管10,排气管10上设置有引风机11,气流通管9与干燥塔1侧壁的连接位置设置有防护保温层12。启动引风机11,引风机11可以带动气流在气流通管9内流动,气流流动至干燥塔1内时,干燥塔1可以对气流进行加热,热空气进入到换热管51内,可以加快换热管51内部空气的流通,使热空气快速流动至热能传递管6处,从而传递给热空气进气管21,提高换热效率。
37.参照图1和图4,气流通管9的进气一端和出气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格栅网板13,气流通管9内设置有若干个陶瓷导热球14,陶瓷导热球14的直径小于格栅网板13上网孔的直径。陶瓷导热球14位于干燥塔1的范围内,干燥塔1对陶瓷导热球14进行加热,使陶瓷导热球14
始终维持在一个热量范围内,当冷空气进入到气流通管9内部时,空气充分的与陶瓷导热球14相接触,使热传导的效率更高。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设备的实施原理为:换热管51可以将出料管3处多余的热量传导至热能传递管6中,在传递热能的过程中,保温管52可以对换热管51起到保温的作用,可以避免换热管51的热量散失,再将热能传递管6的热量传递至热空气进气管21处,可以利用多余的热能对干燥塔1的新风进行预热,节约能源的同时还能够加快干燥的效率。
39.启动引风机11,引风机11可以带动气流在气流通管9内流动,气流流动至干燥塔1内时,陶瓷导热球14位于干燥塔1的范围内,干燥塔1对陶瓷导热球14进行加热,使陶瓷导热球14始终维持在一个热量范围内,当冷空气进入到气流通管9内部时,空气充分的与陶瓷导热球14相接触变热,热空气进入到换热管51内,可以加快换热管51内部空气的流通,使热空气快速流动至热能传递管6处,从而传递给热空气进气管21,提高换热效率。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