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药用瓶生产余热利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药用瓶生产余热利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生产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药用瓶生产余热利用设备。


背景技术:

2.药用玻璃制品的生产企业,在其采用吹制方法生产药用玻璃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余热被白白浪费;同时,再对清洗后药用玻璃瓶进行干燥时,大多数采用电加热烘箱设备,这样会产生高额的电费,两个生产环节中出现了大量的浪费情况,导致生产企业热能利用率降低,增加了气体排放,造成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药用瓶生产余热利用设备,采用第一余热收集罩将生产中产生的大量余热收集,用于对内壁硅化后的药用玻璃瓶进行活化工艺处理,采用第二余热收集罩将活化工段处理中的余热收集,用于对药用玻璃瓶的干燥处理,这样将生产中产生的余热再次利用,提高了热能利用率,而且在烘干过程中节省了电能使用,降低了生产企业的成产成本。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药用瓶生产余热利用设备,包括:
5.活化处理区,所述活化处理区一端设置有第一余热收集罩,所述第一余热收集罩设置在药用瓶生产线上,所述活化处理区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热风分布器,所述第一余热收集罩与所述第一热风分布器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热风分布器的开口端朝向内壁硅化后的药用玻璃瓶;
6.烘干处理区,所述烘干处理区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余热收集罩,所述第二余热收集罩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热风分布器的开口端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烘干处理区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热风分布器,所述第二余热收集罩与所述第二热风分布器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热风分布器的开口端朝向药用玻璃瓶。
7.可选地,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管壁沿径向方向从内到外分别设置有内层、中层、外层,所述内层为耐高温阻燃隔热棉,所述中层为泡沫保温材料,所述外层为不锈钢钢或镀锌铁皮。
8.可选地,所述第一管道内设置有第一引风机。
9.可选地,所述第一引风机上设置有第一变频器。
10.可选地,所述第一管道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桶。
11.可选地,所述第二管道内设置有第二引风机。
12.可选地,所述第二引风机上设置有第二变频器。
13.可选地,所述第二管道内设置有第二过滤桶。
14.可选地,所述第二余热收集罩的开口端不小于与所述第一热风分布器的开口端。
15.可选地,所述第一热风分布器和所述第二热风分布器为多孔板式、多空管式或直
管式中任一种类。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药用瓶生产余热利用设备,其有益效果在于:该设备通过生产中大量余热进行回收,用于内壁硅化后的药用玻璃瓶的活化处理以及药用玻璃瓶的干燥处理,符合绿色化化工生产的思想,同时降低了药用玻璃瓶产品的总成成本,提高了生产企业的竞争力。
17.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8.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19.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药用瓶生产余热利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第一余热收集罩;2、第一管道;3、第一引风机;4、第一热风分布器;5、内壁硅化后的药用玻璃瓶;6、第二余热收集罩;7、第二管道;8、第二引风机;9、第二热风分布器;10、药用玻璃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药用瓶生产余热利用设备,包括:
24.活化处理区,活化处理区一端设置有第一余热收集罩,第一余热收集罩设置在药用瓶生产线上,活化处理区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热风分布器,第一余热收集罩与第一热风分布器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第一热风分布器的开口端朝向内壁硅化后的药用玻璃瓶;
25.烘干处理区,烘干处理区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余热收集罩,第二余热收集罩的开口端与第一热风分布器的开口端方向相对设置,烘干处理区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热风分布器,第二余热收集罩与第二热风分布器通过第二管道连通,第二热风分布器的开口端朝向药用玻璃瓶。
26.具体的,该设备在活化处理区利用第一余热收集罩收集来的生产中的余热,通过第一热风分布器喷向内壁硅化后的药用玻璃瓶,进行活化处理,再通过第二余热收集罩,将活化处理后剩余的热量收集,通过第二热风分布器喷向药用玻璃瓶,进行干燥处理,使生产中产生的大量余热合理利用,减少了干燥处理中的电量耗能,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无价值的排放,提高了生产企业的竞争力;第一热风分布器的出气口与第二余热收集罩的集气口相对设置,在第二余热收集罩可以收集到第一热风分布器排出的热量,保证烘干处理区能够收集更多了剩余热量,提高热量利用率;通过第一管道将第一余热收集罩收集来的余热集中传递到第一热风分布器,避免热量流失浪费,提高该设备对内壁硅化后的药用玻璃
瓶的活化处理的工作效率;通过第二管道将第二余热收集罩收集来的余热集中传递到第二热风分布器,避免热量流失浪费,提高该设备对内壁硅化后的药用玻璃瓶的活化处理的工作效率。
2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热风分布器为槽状,内壁硅化后的药用玻璃瓶完全设置于第一热风分布器的槽体结构内,使排出的热量能够与内壁硅化后的药用玻璃瓶充分接触,提高活化处理效果;第二热风分布器同样为槽状,药用玻璃瓶完全设置于第二热风分布器的槽体结构内,使排出的热量能够与药用玻璃瓶充分接触,提高干燥处理效果。
28.可选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管壁沿径向方向从内到外分别设置有内层、中层、外层,内层为耐高温阻燃隔热棉,中层为泡沫保温材料,外层为不锈钢钢或镀锌铁皮。
29.具体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管壁采用三层结构,内层材料避免热量流失,同时降低第一管道的管壁温度,避免造成烫伤危险;中层材料,隔热效果好,易于变形,生产成本低,有效保证第一管道的使用寿命;外层材料,强度高,耐腐蚀,可以使该设备适应性提高。
30.可选地,第一管道内设置有第一引风机。
31.具体的,设置第一引风机,提高第一余热收集罩收集热量的速度,提高该设备的工作效率。
32.可选地,第一引风机上设置有第一变频器。
33.具体的,在第一引风机上加装第一变频器,降低第一引风机的电能消耗,在瞬间峰值电流时有效保护第一引风机的电器元件,延长第一引风机的工作寿命。
34.可选地,第一管道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桶。
35.具体的,第一过滤桶,将第一余热收集罩收集来的余热进行过滤处理,保证热量对内壁硅化后的药用玻璃瓶进行活化处理时,减少对内壁硅化后的药用玻璃瓶生产质量的影响。
3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过滤桶可以采用具有亲水亲油性的活性炭、亲水亲油性的碳纤维、亲水亲油性的分子筛、氯化钙中任意一种材料。
37.可选地,第二管道内设置有第二引风机。
38.具体的,设置第二引风机,提高第二余热收集罩收集热量的速度,提高该设备的工作效率。
39.可选地,第二引风机上设置有第二变频器。
40.具体的,第二引风机加装第二变频器,同样对工作中的第二引风机起保护作用。
41.可选地,第二管道内设置有第二过滤桶。
42.具体的,第二过滤桶,将第二余热收集罩收集来的余热进行过滤处理,保证热量对药用玻璃瓶进行干燥处理时,减少对药用玻璃瓶生产质量的影响。
4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过滤桶可以采用具有熔喷布、亲油疏水性的活性炭、亲油疏水性的碳纤维、亲油疏水性的分子筛中任意一种材料。
44.可选地,第二余热收集罩的开口端不小于与第一热风分布器的开口端。
45.具体的,第二余热收集罩的开口端能够覆盖整个第一热风分布器的开口端,将对内壁硅化后的药用玻璃瓶进行活化处理后的剩余热量全部吸入到烘干处理区,用于烘干药用玻璃瓶,提高热量利用率。
46.可选地,第一热风分布器和第二热风分布器为多孔板式、多空管式或直管式中任
一种类。
47.具体的,第一热风分布器和第二热风分布器采用不同形状的出气口,使收集的余热能够更加均匀的排出,保证活化处理和干燥处理的处理效果,并且排出热量的面积增大,这样可以同时对多个内壁硅化后的药用玻璃瓶或药用玻璃瓶进行工艺处理,提高该设备的工作效率。
48.实施例
4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药用瓶生产余热利用设备,包括:
50.活化处理区,活化处理区一端设置有第一余热收集罩1,第一余热收集罩1设置在药用瓶生产线上,活化处理区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热风分布器4,第一余热收集罩1与第一热风分布器4通过第一管道2连通,第一热风分布器4的开口端朝向内壁硅化后的药用玻璃瓶5;
51.烘干处理区,烘干处理区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余热收集罩6,第二余热收集罩6的开口端与第一热风分布器4的开口端方向相对设置,烘干处理区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热风分布器9,第二余热收集罩6与第二热风分布器9通过第二管道7连通,第二热风分布器9的开口端朝向药用玻璃瓶10。
5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7的管壁沿径向方向从内到外分别设置有内层、中层、外层,内层为耐高温阻燃隔热棉,中层为泡沫保温材料,外层为不锈钢钢或镀锌铁皮。
5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内设置有第一引风机3。
5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风机3上设置有第一变频器。
5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桶。
5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管道7内设置有第二引风机8。
5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引风机8上设置有第二变频器。
5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管道7内设置有第二过滤桶。
5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余热收集罩6的开口端不小于与第一热风分布器4的开口端。
6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热风分布器4和第二热风分布9器为多孔板式、多空管式或直管式中任一种类。
61.综上,该设备首先通过第一余热收集罩1将生产中产生的大量余热进行收集,在第一引风机3的作用下,热量气体通过第一管道2的引导输送到第一热风分布器4,内壁硅化后的药用玻璃瓶5放置在第一热风分布器4的结构内,使其进行活化工艺处理,剩余的热量被第二余热收集罩6收集,在第二引风机8的作用下,剩余气体通过第二管道7输送到第二热风分布器9,药用玻璃瓶10放置在第二热风分布器9的结构内,使其进行干燥工艺处理,这样大量余热经过该设备的利用,减少了无价值的排放,同样降低了在药用玻璃瓶烘干过程中的电能消耗,降低了生产产品的综合成本,提高了生产企业竞争力。
62.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