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短纤维生产用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短纤维生产用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物料干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短纤维生产用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短纤维生产的前纺工序中,需要对原料颗粒进行干燥。目前真空转鼓干燥机是化工生产企业中常用设备,其作用是对原材料进行干燥处理,真空转鼓干燥机的工作原理是在一定温度下使原料颗粒中的水分蒸发,随后,借助真空系统将水分随空气一起抽除,达到原料颗粒干燥的目的。然后,导入氮气或减湿空气解除真空。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使用真空转鼓干燥机首先要对原料颗粒进行加热,通过加热促进原料颗粒中的水分蒸发,而一般加热装置容易出现加热不匀或者升温时间过长的问题,导致干燥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并使得加热更加均匀,从而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短纤维生产用干燥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短纤维生产用干燥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短纤维生产用干燥装置,包括支撑架、转鼓、用于驱动转鼓转动的驱动机构和用于检测转鼓内温度的检测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所述驱动机构与转鼓转动连接,所述检测机构固定连接在转鼓上;所述转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围绕成用于干燥原料颗粒的干燥腔,所述内壳与外壳之间形成加热腔,所述加热腔里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转鼓上设置有用于进料或者出料的喂料机构和除水机构,所述喂料机构和除水机构均贯穿内壳和外壳,并且所述喂料机构和除水机构均与干燥腔连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用以安置转鼓,起主要的支撑作用。喂料机构用以向转鼓内加入原料颗粒,或者将转鼓内的原料颗粒排出。加热腔内注入导热剂,加热机构用以使导热剂升温,随后导热剂对干燥腔进行升温,驱动机构驱动转鼓转动,使干燥腔内的原料颗粒均匀受热。升温后的干燥腔便于对原料颗粒中的水分进行蒸发,随后除水机构将含水蒸气的空气抽走,达到对原料颗粒进行干燥的目的。本技术中加热机构对加热腔内的导热剂进行加热,使得加热腔得以较快的速度升温,驱动机构驱动转鼓转动,使转鼓内的原料颗粒受热更加均匀,继而提高干燥效率。
8.优选的,所述喂料机构包括连接管和阀门,所述阀门与连接管铰接,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阀门通过螺栓进行可拆卸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鼓需要加料或者排料时,拧开螺栓后将阀门打开,从而通过连接管向转鼓内加料或者从转鼓向外排料。
10.优选的,所述阀门上固定连接有把手。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手便于将阀门沿铰接轴转动打开或者封闭,更加便捷省力。
12.优选的,所述阀门与连接管的贴合处设置有密封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有效维持干燥腔内的密闭性,减少原料颗粒从阀门处泄漏的现象,并且防止外界空气混入干燥腔从而影响干燥效果。
14.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转鼓固定连接,所述转鼓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处于同一直线,所述第二转轴套设有轴承,所述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第一转轴带动转鼓,使得干燥腔内的原料颗粒受热更加均匀。与支撑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作为从动轴,配合第一转轴转动,对转鼓具有支撑作用。
16.优选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均匀固定在加热腔中,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用于注入或者排出导热剂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磁阀开启后,沿第二连接管向加热腔加入导热剂或者将加热腔内的导热剂排出,电加热丝通电后对导热剂进行加热,从而促使干燥腔升温。
18.优选的,所述外壳上覆盖有保温材料。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材料对加热腔进行保温,有效降低热量散失。
20.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加热腔中,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干燥腔中。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加热腔内导热剂的温度,根据温度判断加热腔是否需要继续加热;湿度传感器用以检测干燥腔内的湿度变化,从而通过除水机构将干燥腔内含水蒸气的空气抽走。
22.优选的,所述除水机构包括入气管、出气管和真空泵,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为空心管,所述入料管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与真空泵连通,所述入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真空泵通过出气管和第二转轴将干燥腔内含水蒸气的空气抽走,然后通过入气管和第一转轴向干燥腔内冲入氮气或者减湿空气解除真空。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中加热机构对加热腔内的导热剂进行加热,使得加热腔得以较快的速度升温,驱动机构驱动转鼓转动,使转鼓内的原料颗粒受热更加均匀,继而提高干燥效率。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加热丝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架;2、转鼓;21、内壳;22、外壳;221、第二连接管;23、加热腔;24、干燥腔;3、驱动机构;31、驱动电机;311、第一齿轮;312、第二齿轮;32、第一转轴;33、第二转轴;34、轴承;4、检测机构;41、温度传感器;42、湿度传感器;5、加热机构;51、电加热丝;6、喂料机构;61、连接管;611、连接环;62、阀门;621、把手;63、密封圈;7、除水机构;71、入气管;72、出气管;73、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短纤维生产用干燥装置。参照图1和图2,一种短纤维生产用干燥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3,驱动机构3转动连接有转鼓2,转鼓2为圆筒状,转鼓2倾斜设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度。转鼓2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检测转鼓2内温度和湿度的检测机构4。转鼓2包括内壳21和外壳22,内壳21围绕形成用于干燥原料颗粒的干燥腔24,内壳21与外壳22之间形成加热腔23,加热腔23内设置有加热机构5,加热机构5与外壳22内侧壁贴合。转鼓2上还设置有喂料机构6和除水机构7,喂料机构6和除水机构7均贯穿内壳21和外壳22与干燥腔24连通。本技术中加热机构5对加热腔23内的导热剂进行加热,使得加热腔23得以较快的速度升温,驱动机构3驱动转鼓2转动,使转鼓2内的原料颗粒受热更加均匀,继而提高干燥效率。
31.参照图1和图2,为了更好地向干燥腔24内添加原料颗粒或者将干燥腔24内的原料颗粒排出,本技术中喂料机构6的包括连接管61和阀门62,连接管61呈圆桶状,阀门62呈圆饼状,阀门62的直径大于连接管61的直径。连接管61穿过外壳22和内壳21与干燥腔24连通。连接管61固定连接有连接环611,具体地,连接环611设置在连接管61上靠近阀门62的一端,连接环611与连接管61为一体成型件。连接环611上开设有螺纹孔,连接环611与阀门62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通过拆卸螺栓实现阀门62对连接管61的稳固封闭或者开启。
32.连接环611侧壁上还设置有铰接轴,阀门62通过铰接轴与连接环611铰接,阀门62背离连接管61的顶壁焊接有把手621,从而便于拆开螺栓后,提拉把手621使阀门62沿铰接轴背离连接管61转动继而开启阀门62。同理,推动把手621使阀门62沿铰接轴朝向连接管61转动继而关闭阀门62。
33.阀门62与连接管61内壁贴合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圈63,密封圈63可采用橡胶圈。密封圈63用以防止干燥腔24内的原料颗粒从阀门62露出,同时防止外界空气混入干燥腔24进而影响干燥效果。
34.参照图2和图3,为了提高干燥腔24对原料颗粒的干燥效果,本技术中设置有加热机构5对干燥腔24进行加热,加热机构5包括电加热丝51,电加热丝51呈螺栓状固定铺设在加热腔23内外壳22的内侧壁上。电加热丝51伸出外壳22连接有电线接头。外壳22靠近连接管6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连接管221,第二连接管221上设置有电磁阀,开通电磁阀便于向加热腔23内注入导热剂,例如导热油,关闭电磁阀后防止导热油沿第二连接管221露出。为了减少加热腔23的热量散失,外壳22的外表面上覆盖有保温材料,例如保温棉。
35.参照图1和图2,为了使干燥腔24内的原料颗粒更好地均匀受热,本技术中设置有驱动机构3带动转鼓2转动,从而使得干燥腔24内的远离颗粒得以颠覆后均匀受热,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1,驱动电机3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上的安置腔内。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11,第一齿轮311啮合有第二齿轮312,第二齿轮312固定套设有第一转轴32,第一转轴32与转鼓2固定连接。转鼓2背离第一转轴3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33,第二转轴33与第一转轴32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第二转轴33转动连接有轴承34,轴承34固定嵌设在远离驱动电机31一端的支撑架1上。
36.参照图1和图2,为了便于除去干燥腔24内原料颗粒加热后的水蒸气,本技术中设置有除水机构7,除水机构7将干燥腔24内含水蒸气的空气抽走。除水机构7包括入气管71、
出气管72和真空泵73。第一转轴32和第二转轴33均为空心管,入气管71转动嵌设于第一转轴32内,入气管71与第一转轴32能够发生相对转动,并且入气管71的一端贯穿外壳22和内壳21后与干燥腔24连通,入气管71的另一端连接有氮气源或者干燥空气源;出气转动嵌设于第二转轴33内,出气管72与第二转轴33能够发生相对转轴,并且出气管72贯穿外壳22和内壳21后与干燥腔24连通,出气管72的另一端连接有真空泵73。
37.参照图1和图2,为了便于加热腔23的加热情况和干燥腔24内的干燥情况,本技术中设置有检测机构4用于检测温度和湿度数据。检测机构4包括温度传感器41和湿度传感器42,温度传感器41放置于加热腔23中,用于检测导热油的温度,判断是否需要继续加热。湿度传感器42放置于干燥腔24中,用于检测干燥腔24内的湿度,判断是否需要立即开启真空泵73抽走干燥腔24内含水蒸气的空气。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短纤维生产用干燥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开通第二连接管221上的电磁阀,沿第二连接管221向加热腔23内注入导热油,完成注入导热油后关闭第二连接管221上的电磁阀。随后给电加热丝51通电。拆开阀门62上的螺栓,提拉把手621,将阀门62打开,沿连接管61向干燥腔24内倒入原料颗粒,完成原料颗粒倾倒后关闭阀门62并上紧螺栓。开启驱动电机31,驱动电机31驱动第一齿轮311转动,第一齿轮311带动第二齿轮312转动,第二齿轮312通过第一转轴32带动转鼓2转动,从而使得干燥腔24内的原料颗粒颠覆摇匀,进而使原料颗粒受热均匀。关闭入气管71上的电磁阀,开启出气管72上的电磁阀和真空泵73,真空泵73将干燥腔24内的含水蒸气的空气抽出,随后关闭出气管72上的电磁阀和真空泵73,开启入料管上的电磁阀,向干燥腔24内通入氮气或者干燥空气解除真空。
3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技术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技术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技术所要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