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一种地质勘测用的遥感测绘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地质勘测用的遥感测绘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绘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质勘测用的遥感测绘无人机。


背景技术:

2.遥感测绘无人机在地质勘测工作中,具备勘测效率高、使用成本低、方便操作和维护的特点,极大的提高了地质勘探人员的工作效率和降低工作强度。
3.现有专利(公告号:cn213262944u)公开了一种勘测无人机。发明人在实现该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1、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携带大量造价高昂的地质勘探用设备,导致该装置整体结构重量较大,存在设备抗坠落保护不足的问题,导致该装置在发生炸机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对于洞穴类地质结构进行勘探时,洞穴内空间有限,导致该装置飞行滞空条件受限,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质勘测用的遥感测绘无人机,解决了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携带大量造价高昂的地质勘探用设备,导致该装置整体结构重量较大,存在设备抗坠落保护不足的问题,导致该装置在发生炸机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对于洞穴类地质结构进行勘探时,洞穴内空间有限,导致该装置飞行滞空条件受限,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地质勘测用的遥感测绘无人机,包括起落架,所述起落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推进机构,所述推进机构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
8.所述推进机构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左侧固定连接在起落架的顶端,所述进气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推进风扇,所述进气管的顶端和底端均贯穿连接有导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尾喷管,所述进气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外防护壳,所述外防护壳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浮空气囊和内防护壳。
9.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备舱,所述设备舱的外侧卡接在内防护壳的内侧,所述设备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电机和下电机,所述上电机的输出端和下电机的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所述上固定座的外侧和下固定座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上桨叶和下桨叶。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进气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开设有进气分孔,所述进气管的数量为两个。
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气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喷射管,且喷射管的底端固定连接
在内防护壳的外侧。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尾喷管的外形为锥形,所述尾喷管的数量为两个,空气经过推进风扇的加速后分别进入到尾喷管的内侧和导气管的内侧,导气管将空气分别引导至上桨叶的底部和下桨叶的顶部。
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防护壳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强板,且加强板的内侧固定连接在内防护壳的外侧,通过外防护壳和内防护壳的组合为设备舱提供完善的防撞保护。
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设备舱的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设备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开设有输出孔,所述设备舱的外形为球形。
15.(三)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质勘测用的遥感测绘无人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该装置完成抗坠落保护,通过浮空气囊为该装置提供额外的滞空浮力,方便该装置在水面或者泥沼地带迫降,球形结构的设备舱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通过外防护壳和内防护壳的组合为设备舱提供完善的防撞保护,降低该装置炸机时的经济损失。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该装置完成方便操作适应性高,空气经过推进风扇的加速后分别进入到尾喷管的内侧和导气管的内侧,导气管将空气分别引导至上桨叶的底部和下桨叶的顶部,通过下电机和下固定座带动下桨叶转动,实现该装置的升降,通过上电机和上固定座带动上桨叶转动维持该装置的飞行姿态,实现该装置的稳定飞行,方便在对洞穴类地质结构进行勘测。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剖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图。
22.图中:1起落架、2推进机构、21进气管、22推进风扇、23导气管、24尾喷管、25外防护壳、26浮空气囊、27内防护壳、3升降机构、31设备舱、32上电机、33下电机、34上固定座、35下固定座、36上桨叶、37下桨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质勘测用的遥感测绘无人机,包括起落架1,起落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推进机构2,推进机构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3。
25.推进机构2包括进气管21,进气管21的左侧固定连接在起落架1的顶端,进气管2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强筋,进气管2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开设有进气分孔,进气
管21的数量为两个,进气管2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推进风扇22,进气管21的顶端和底端均贯穿连接有导气管23,导气管2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喷射管,且喷射管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内防护壳27的外侧,进气管2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尾喷管24,尾喷管24的外形为锥形,尾喷管24的数量为两个,进气管2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外防护壳25,外防护壳25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强板,且加强板的内侧固定连接在内防护壳27的外侧,外防护壳25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浮空气囊26和内防护壳27。
26.升降机构3包括设备舱31,设备舱31的外侧卡接在内防护壳27的内侧,设备舱31的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架,设备舱3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开设有输出孔,设备舱31的外形为球形,设备舱3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电机32和下电机33,上电机32的输出端和下电机33的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固定座34和下固定座35,上固定座34的外侧和下固定座35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上桨叶36和下桨叶37,通过下电机33和下固定座35带动下桨叶37转动,实现该装置的升降,通过上电机32和上固定座34带动上桨叶36转动维持该装置的飞行姿态。
27.工作原理:
28.使用地质勘测用的遥感测绘无人机时,使用该装置时,启动推进风扇22,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管21后开始分流,空气经过推进风扇22的加速后分别进入到尾喷管24的内侧和导气管23的内侧,导气管23将空气分别引导至上桨叶36的底部和下桨叶37的顶部,通过下电机33和下固定座35带动下桨叶37转动,实现该装置的升降,通过上电机32和上固定座34带动上桨叶36转动,抵消下桨叶37转动过程中产生的力矩,实现该装置的稳定飞行,该装置通过推进风扇22、导气管23和尾喷管24的搭配完成飞行。
29.该装置发生炸机事故时,通过浮空气囊26为该装置提供额外的滞空浮力,方便该装置在水面或者泥沼地带迫降,球形结构的设备舱31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通过外防护壳25和内防护壳27的组合为设备舱31提供完善的防撞保护。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