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属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


背景技术:

2.目前,工厂在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是生产中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无取向退火机组。随着国家能耗要求以及用户需求的提升,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市场需求增大,中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市场需求降低,现有的无取向退火机组面临严重的生产压力。为满足用户对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需求,经对比分析,生产高牌号的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配备了2段辐射管(气体)和2段电阻带,而生产中低牌号的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仅有1段辐射管(气体)和1段电阻带,即制约无取向退火机组生产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关键因素是加热能力不足,若将现有的无取向退火机组更换为能够生产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无取向退火机组,则会增加工厂的生产成本,因此,需对现有的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进行升级改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在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过程中,现有的无取向退火机组加热能力不足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
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所述均热炉包括:
6.炉体,所述炉体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炉体的第一侧壁设置有通孔;
7.电加热体,所述电加热体的第一端密封穿过所述炉体的第一侧壁的通孔,所述电加热体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内部;
8.调功装置,所述调功装置的输出部和所述电加热体的输入部通过电线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均热炉还包括第一管体支架,所述第一管体支架为通管,所述第一管体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的通孔内,所述第一管体支架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壁上。
10.进一步地,所述炉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槽;
11.所述均热炉还包括第二管体支架,所述第二管体支架为通管,所述第二管体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定位槽内。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体支架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定位槽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热纤维。
13.进一步地,所述均热炉还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为筒体,所述管体第一端的端部开口,所述管体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支架内,所述管体第二端的端部封口,所述管体
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支架内。
14.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第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二法兰盘与所述第一法兰盘固定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体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中部。
16.进一步地,所述均热炉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为绝缘隔热的陶瓷,所述底板具有供连接所述调功装置的输出部和所述电加热体的输入部的电线穿过的孔,所述底板与所述电加热体的第一端的端部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法兰盘固定连接并封闭所述管体第一端端部的开口。
17.进一步地,所述均热炉还包括绝缘隔热瓷套,所述绝缘隔热瓷套套装在所述电加热体的第一端,所述绝缘隔热瓷套的内壁与所述电加热体连接,所述绝缘隔热瓷套的外壁与所述管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绝缘隔热瓷套的端部与所述底板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均热炉还包括绝缘陶瓷套环,所述绝缘陶瓷套环沿轴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电加热体的第二端,所述绝缘陶瓷套环内壁与所述电加热体连接,所述绝缘陶瓷套环外壁与所述管体的内壁连接。
19.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由于炉体的第一侧壁上开设有通孔,电加热体的第一端密封穿过炉体的第一侧壁的通孔,电加热体的第二端设置在炉体的内部,调功装置的输出部和电加热体的输入部通过电线连接,从而实现了在现有的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内增加电加热体,并通过调功装置对电加热体的发热温度的调节,以提升现有的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的加热能力。
21.综上所述,本技术所示的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通过在现有的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内增加电加热体,有效提升了现有的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加热能力,实现了对现有的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的升级改造,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的第一管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1中的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1-炉体,2-第一侧壁,3-第二侧壁,4-电加热体,5-调功装置,6-第一管体支架,7-第二管体支架,8-管体,9-第一法兰盘,10-第二法兰盘,11-底板,12-绝缘隔热瓷套,13-绝缘陶瓷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30.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技术:
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结合图1,该均热炉包括炉体1、电加热体4以及调功装置5。
3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炉体1具有第一侧壁2,炉体1的第一侧壁2设置有通孔;电加热体4的第一端密封穿过炉体1的第一侧壁2的通孔,电加热体4的第二端设置在炉体1的内部;调功装置5的输出部和电加热体4的输入部通过电线连接。
33.具体地,结合图1,由于炉体1的第一侧壁2上开设有通孔,电加热体4的第一端密封穿过炉体1的第一侧壁2的通孔,电加热体4的第二端设置在炉体1的内部,调功装置5的输出部和电加热体4的输入部通过电线连接,从而实现了在现有的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内增加电加热体4,并通过调功装置5对电加热体4的发热温度的调节,以提升现有的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的加热能力。
34.进一步地,结合图1,该均热炉还包括第一管体支架6,第一管体支架6为通管,第一管体支架6固定连接在第一侧壁2的通孔内,第一管体支架6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法兰盘9,第一法兰盘9固定连接在第一侧壁2的外壁上,以起到供其他部件进入炉体内部和连接其他部件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支撑第一侧壁2的墙体的作用。
35.进一步地,结合图1,第一管体支架6与第一侧壁2的通孔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热纤维,以提升炉体1的绝缘隔热效果。
36.进一步地,结合图1,炉体1还具有与第一侧壁2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3,第二侧壁3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槽;
37.该均热炉还包括第二管体支架7,第二管体支架7为通管,第二管体支架7固定连接在第二侧壁3的定位槽内,以起到对其他部件的固定以及支撑第二侧壁3的墙体的作用。
38.进一步地,结合图1,第二管体支架7与第二侧壁3的定位槽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热纤维,以提升炉体1的绝缘隔热效果。
39.进一步地,结合图1,该均热炉还包括管体8,管体8为筒体,管体8第一端的端部开口,管体8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管体支架7内,管体8第二端的端部封口,管体8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管体支架7内,以通过将其他部件设置在管体8中而实现其他部件设置在炉体1内部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对管体8第二端端部的隔热。
40.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侧壁2的通孔与第二侧壁3的定位槽直径相同且同轴设置,第一管体支架6与第二管体支架7内外径相同,第一管体支架6和第二管体支架7的外径与第一侧壁2的通孔和第二侧壁3的定位槽的直径相同,保证了第一管体支架6与第二管体支架7的同轴设置,管体8的外径与第一管体支架6和第二管体支架7的内径相同,以保证管体8能够更好地固定在炉体1上。
41.进一步地,结合图1,管体8第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法兰盘10,第二法兰盘10与第一法兰盘9固定连接,以保证管体8第一端的端部与第一管体支架6紧密固定连接,避免炉体内部热量流失。
42.进一步地,结合图1,电加热体4的第二端设置在管体8的中部,以实现加热体4的第二端在炉体1内部的设置,并保证电加热体4在炉体1内部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
43.进一步地,结合图1,该均热炉还包括底板11,底板11为绝缘隔热的陶瓷,底板11具有供连接调功装置5的输出部和电加热体4的输入部的电线穿过的孔,底板11与电加热体4的第一端的端部连接,底板11与第二法兰盘10固定连接并封闭管体8第一端端部的开口,以固定电加热体4,同时也避免炉体1内部热量流失。
44.进一步地,结合图1,底板11与电加热体4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热纤维,以提升炉体1的绝缘隔热效果。
45.进一步地,结合图1,该均热炉还包括绝缘隔热瓷套12,绝缘隔热瓷套12套装在电加热体4的第一端,绝缘隔热瓷套12的内壁与电加热体4连接,绝缘隔热瓷套12的外壁与管体8的内壁连接,绝缘隔热瓷套12的端部与底板11连接,以对电加热体4的第一端进行绝缘和隔热,同时也起到了支撑电加热体4的第一端的作用。
46.本技术实施例中,绝缘隔热瓷套12的外径略小于管体8的内径,以方便电加热体4在管体内的拆装和在绝缘隔热瓷套12与第一管体支架6之间设置绝缘隔热纤维进行绝缘隔热。
47.进一步地,结合图1,该均热炉还包括绝缘陶瓷套环13,绝缘陶瓷套环13沿轴向间隔地设置在电加热体4的第二端,绝缘陶瓷套环13内壁与电加热体4连接,绝缘陶瓷套环12外壁与管体8的内壁连接,以起到对电加热体4的第二端进行绝缘和支撑的作用,同时也保证了电加热体4的第二端的热量不会被隔绝。
48.本技术实施例中,绝缘陶瓷套环13的外径略小于管体8的内径,以方便电加热体4在管体6内的拆装。
49.综上所述,本技术所示的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通过在现有的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内增加电加热体,有效提升了现有的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加热能力,实现了对现有的无取向退火机组的均热炉的升级改造,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5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
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5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4.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56.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