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纸印刷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软包装制袋设备的冲孔机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软包装制袋设备的冲孔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装制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软包装制袋设备的冲孔机构。


背景技术:

2.软包装是采用软性材料包装商品的统称,用塑料薄膜或塑料薄膜复合材料包装的称为塑料软包装。
3.现有成型的软包装产品,其四角一般设计为圆角结构,避免直角容易划伤的缺点。而软包装圆角的加工,有在冲切制袋完成之后在包装袋圆角机上加工圆角的,需要的设备、工序增加,人工多、生产效率低,产品独立加工造成精度不一,产品规格有差异。
4.也有在冲切制袋之前加工圆角的,在冲切机构前增加若干冲孔模具,但现有的冲孔模具存在刀具导向性不佳有偏移的问题,导致冲孔的位置不一,不利于后续的裁切,产品良率低。另外,现有的冲孔模具在加工时,产生的边角料容易被带回,流入后续工艺中。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以上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软包装制袋设备的冲孔机构,安装在制袋设备上,刀具带有吹扫功能,能吹落冲孔后的边角料,运动导向性好,提高冲孔的准确度,使得冲孔规格统一,便于后续裁切,提高软包装产品良率。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用于软包装制袋设备的冲孔机构,包括安装底板,安装底板上开设有横向的进料孔,所述安装底板的一侧设有中间冲孔模具,中间冲孔模具两侧的进料孔上下位置分别设有光轴或滑轨,光轴或滑轨上架设有侧冲孔模具,安装底板侧边设有两个调节螺母,调节螺母内端连接有螺杆,两个螺杆分别连接两个侧冲孔模具。安装底板固定在制袋设备上,软包装从进料孔通过,有三个冲孔模具,包括一个中间冲孔模具和两个侧冲孔模具,中间冲孔模具固定在安装底板上,侧冲孔模具可通过调节螺母调节左右位置。
8.中间冲孔模具包括上刀座、下刀座和刀杆,上刀座的底面和下刀座的顶面分别固定有上模和下模,上模开设有与刀杆轮廓相匹配的导向孔,下模开设有与刀杆下端刀头轮廓相匹配的裁切孔,刀杆可升降的装入上模的导向孔内,且刀杆下降时下端刀头伸入下模的裁切孔,上升时下端刀头脱离裁切孔。
9.侧冲孔模具包括滑块、c字型模座和刀杆,滑块侧部设有与光轴或滑轨相匹配的光轴孔或滑槽、与螺杆相匹配的螺杆孔,滑块前部与c字型模座之间设有导向轴和模座螺杆,位于c字型模座前部的模座螺杆端部设有模座螺母,c字型模座开口位置的的上底面和下顶面分别固定有上模和下模,上模开设有与刀杆轮廓相匹配的导向孔,下模开设有与刀杆下端刀头轮廓相匹配的裁切孔,刀杆可升降的装入上模的导向孔内,且刀杆下降时下端刀头伸入下模的裁切孔,上升时下端刀头脱离裁切孔。通过调节螺母和螺杆,滑块可沿光轴或滑轨左右移动,通过模座螺母和模座螺杆,c字型模座可沿导向轴前后移动。
10.在上模和下模的四角分别设有孔,上刀座和下刀座上对应位置,或者c字型模座开口位置的的上底面和下顶面分别设有四个螺孔,上模和下模通过螺钉固定,刀杆主体包括刀头为一体式结构,上模具和c字型模座有较大的厚度,刀杆在上模的导向孔内升降运动能大大避免偏转。
11.作为优选,所述上刀座和c字型模座顶部安装有气缸组件,气缸组件活动端通过气缸连杆与刀杆上端相连接,气缸组件与电磁阀连接,刀杆开设有上下贯穿的中心孔,刀杆顶端设有气管接头,电磁阀与气管接头之间设有气管。刀杆下端刀头与裁切孔配合对软包装进行裁切,空气从电磁阀沿气管及刀杆中心孔吹落裁切下的边角料。
12.作为优选,所述气缸连杆为中空管,侧壁上开设有供气管通过的孔。
13.作为优选,所述裁切孔下方的下模、下刀座及c字型模座上开设有轮廓大于裁切孔的落料口,用于裁切下的软包装边角料落下,避免堆积。
14.作为优选,所述刀杆的横截面呈等边四边形,且四条边为向内弯曲的圆弧线,导向孔和裁切孔呈轮廓相对应的四菱孔。侧冲孔模具对两个包装袋的相接位置裁切产生两个圆角,中间冲孔模具对四个包装袋的相接位置裁切产生四个圆角。
15.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底板上相对于中间冲孔模具的另一侧设有分切组件,分切组件包括固定在安装底板上的分切安装块,分切安装块上固定有分切滑块,分切滑块上固定有刀片安装块,刀片安装块下端一侧设有通过刀片夹块固定的刀片。分切组件用于软包装材料的纵向分切,结合设备上的横向裁切组件,可制成单独的包装袋。
16.作为优选,所述分切安装块外侧设有横向的分切滑轨,分切滑块内侧设有对应的凹槽。分切滑轨的形状可以为燕尾榫状,分切滑块上对应设有燕尾槽,分切滑块在分切安装块上的位置可以横向调整再固定。
17.作为优选,所述刀片安装块上开设有纵向的条形孔,刀片安装块在分切滑块上的位置可以纵向调整再固定。另外,分切滑块上可以设置与刀片安装块轮廓相匹配的纵向凹槽,避免刀片安装块偏转。
18.作为优选,所述分切安装块两侧设有挡块,对分切滑块进行限位。
1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冲孔模具安装在制袋设备上,对软包装材料进行冲孔和纵向分切,刀具还带有吹扫功能,能吹落冲孔后的边角料,且运动导向性好,提高冲孔的准确度,使得冲孔规格统一,便于后续裁切,提高软包装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立体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立体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中间冲孔模具的立体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中间冲孔模具的后视图;
25.图6为图5中a-a向的剖视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侧冲孔模具的立体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侧冲孔模具的前视图;
28.图9为图8中b-b向的剖视图;
29.图10为图8中c-c向的剖视图;
30.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磁阀、气管和刀杆的立体图;
31.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和下模的立体图;
32.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和下模的前视图;
33.图14为图13中d-d向的剖视图;
34.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的立体图;
35.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的立体图;
36.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分切组件的立体图;
37.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分切组件的主视图;
38.图19为图18中e-e向的剖视图。
39.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上刀座;2、下刀座;3、刀杆;3.1、中心孔;4、上模;4.1、导向孔;5、下模;5.1、裁切孔;6、气缸组件;7、气缸连杆;8、电磁阀;9、气管;10、气管接头;11、安装底板;11.1、进料孔;12、光轴;13、螺杆;14、调节螺母;15、滑块;15.1、光轴孔;15.2、螺杆孔;16、c字型模座;17、导向轴;18、模座螺杆;19、模座螺母;20、分切安装块;20.1、分切滑轨;21、分切滑块;22、刀片安装块;22.1、条形孔;23、刀片夹块;24、刀片;25、挡块;100、落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更清楚的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41.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软包装制袋设备的冲孔机构,包括安装底板11,安装底板11上开设有横向的进料孔11.1,所述安装底板11的一侧设有中间冲孔模具,中间冲孔模具两侧的进料孔11.1上下位置分别设有光轴12或滑轨,光轴12或滑轨上架设有侧冲孔模具,安装底板11侧边设有两个调节螺母14,调节螺母14内端连接有螺杆13,两个螺杆13分别连接两个侧冲孔模具。
42.结合图4-6和图12-16所示,中间冲孔模具包括上刀座1、下刀座2和刀杆3,上刀座1的底面和下刀座2的顶面分别固定有上模4和下模5,上模4开设有与刀杆3轮廓相匹配的导向孔4.1,下模5开设有与刀杆3下端刀头轮廓相匹配的裁切孔5.1,刀杆3可升降的装入上模4的导向孔4.1内,且刀杆3下降时下端刀头伸入下模5的裁切孔5.1,上升时下端刀头脱离裁切孔5.1。
43.结合图7-10所示,侧冲孔模具包括滑块15、c字型模座16和刀杆3,滑块15侧部设有与光轴12或滑轨相匹配的光轴孔15.1或滑槽、与螺杆13相匹配的螺杆孔15.2,滑块15前部与c字型模座16之间设有导向轴17和模座螺杆18,位于c字型模座16前部的模座螺杆18端部设有模座螺母19,c字型模座16开口位置的的上底面和下顶面分别固定有上模4和下模5,上模4开设有与刀杆3轮廓相匹配的导向孔4.1,下模5开设有与刀杆3下端刀头轮廓相匹配的裁切孔5.1,刀杆3可升降的装入上模4的导向孔4.1内,且刀杆3下降时下端刀头伸入下模5的裁切孔5.1,上升时下端刀头脱离裁切孔5.1。
44.结合图6、图9和图11所示,上刀座1和c字型模座16顶部安装有气缸组件6,气缸组件6活动端通过气缸连杆7与刀杆3上端相连接,气缸组件6与电磁阀8连接,刀杆3开设有上下贯穿的中心孔3.1,刀杆3顶端设有气管接头10,电磁阀8与气管接头10之间设有气管9。其
中,气缸连杆7为中空管,侧壁上开设有供气管9通过的孔。此外,裁切孔5.1下方的下模5、下刀座2及c字型模座16上开设有轮廓大于裁切孔5.1的落料口100。
45.在本实施例中,刀杆3的横截面呈等边四边形,且四条边为向内弯曲的圆弧线,导向孔4.1和裁切孔5.1呈轮廓相对应的四菱孔。
46.实施例二:结合图2和图17-19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安装底板11上相对于中间冲孔模具的另一侧设有分切组件,分切组件包括固定在安装底板11上的分切安装块20,分切安装块20上固定有分切滑块21,分切滑块21上固定有刀片安装块22,刀片安装块22下端一侧设有通过刀片夹块23固定的刀片24。
47.其中,分切安装块20外侧设有横向的分切滑轨20.1,分切滑块21内侧设有对应的凹槽,刀片安装块22上开设有纵向的条形孔22.1。此外,分切安装块20两侧设有挡块25。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类似的产品上,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