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一种镀锡用铜线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镀锡用铜线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镀锡用铜线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电缆导体通常为镀锡铜线,在对铜线进行镀锡操作时,放线装置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现阶段的放线装置对铜线卷筒只起到横向限位的作用,横向拉动铜线使其转动,但一旦受力方向出现偏差或因卡线而发生拉扯,很容易使卷筒脱出,此外,现有设备同时放出的多根铜线直接进入镀锡炉,若铜线之间距离过近或贴合容易使镀锡不均匀,基于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镀锡用铜线放线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镀锡用铜线放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铜线卷筒的限位效果不佳和无法避免多根铜线相互贴合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镀锡用铜线放线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安装有若干个托盘,所述托盘的顶端装配有放线机构,所述底座的顶端右侧装配有调距机构。
5.所述放线机构包括:转盘,且转盘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托盘的顶端,所述转盘的顶端安装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腔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固定筒的内腔内嵌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的外壁可滑动的内嵌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所述移动块的顶端通过轴承安装有旋转块的一端,且旋转块螺接于所述固定筒的内腔,所述旋转块的顶端安装有手轮,所述移动块的外壁前侧通过轴承对称安装有第一转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转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有第二转杆的一端,且第二转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于所述固定筒的外壁,所述固定筒的外壁套接有收卷筒,所述收卷筒的内腔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限位槽,且所述限位块可滑动的内嵌于限位槽的内腔,所述限位槽的内腔开设有插槽,且所述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的连接处可卡接于插槽的内腔。
6.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端四角分别安装有万向轮。
7.优选的,所述调距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内腔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支架的内腔前侧安装有固定块,所述支架的内腔后侧装配有推块,所述推块的后侧通过轴承安装有螺杆的一端,且螺杆的另一端螺接并延伸出支架的后侧,所述螺杆的后侧安装有旋钮,所述支架的内腔装配有若干个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及推块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可滑动的内嵌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所述移动座的外壁开设有线孔,相邻的两个所述移动座通过弹簧相连。
8.优选的,所述线孔的内腔安装有胶垫。
9.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与位于前侧的移动座也通过弹簧相连,所述推块与位于后侧的移动座也通过弹簧相连。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镀锡用铜线放线装置,通过旋转手轮使旋转块同步旋转并向下移动,从而使移动块同步向下移动,进而使第一转杆的一端向下移动,使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连接处向外移动,当其插入插槽的内腔后对收卷筒限位,通过旋转旋钮和螺杆使推块向前滑动,通过压缩弹簧使每个移动座的间距等距缩短,实际使用中,能够对收卷筒进行限位,防止其向上移动,保证在工作时的稳定,避免其脱出,还能够调整若干个铜线之间的间距,保证铜线放出间距相等,防止铜线之间过近或贴合,避免镀锡时材料附着不够均匀。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块的主视剖面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卷筒的主视剖面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距机构的左视剖面图。
15.图中:1、底座,2、万向轮,3、托盘,4、放线机构,41、转盘,42、固定筒,43、限位块,44、第一滑槽,45、移动块,46、第一滑块,47、旋转块,48、手轮,49、第一转杆,410、第二转杆,411、收卷筒,412、限位槽,413、插槽,5、调距机构,51、支架,52、第二滑槽,53、固定块,54、推块,55、螺杆,56、旋钮,57、移动座,58、第二滑块,59、线孔,51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镀锡用铜线放线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端安装有若干个托盘3,托盘3的顶端装配有放线机构4,底座1的顶端右侧装配有调距机构5。
18.放线机构4包括:转盘41,且转盘41通过轴承安装于托盘3的顶端,保证转盘41能够自由旋转,转盘41的顶端安装有固定筒42,固定筒42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限位块43,限位块43的内腔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44,固定筒42的内腔内嵌有移动块45,移动块45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滑块46,且第一滑块46的外壁可滑动的内嵌于第一滑槽44的内腔,利用第一滑槽44对第一滑块46的限位作用,保证移动块45只能上下移动而不能自转,移动块45的顶端通过轴承安装有旋转块47的一端,且旋转块47螺接于固定筒42的内腔,保证转动旋转块47能使其上下移动,旋转块47的顶端安装有手轮48,移动块45的外壁前侧通过轴承对称安装有第一转杆49的一端,第一转杆49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有第二转杆410的一端,且第二转杆410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于固定筒42的外壁,保证第一转杆49的一端跟随移动块47下降时,第一转杆49和第二转杆410的连接处能够向外移动,固定筒42的外壁套接有收卷筒411,收卷筒411的内腔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限位槽412,且限位块43可滑
动的内嵌于限位槽412的内腔,利用限位槽412对限位块43的限位,保证收卷筒411能够跟随固定筒42同步旋转,限位槽412的内腔开设有插槽413,且第一转杆49与第二转杆410的连接处可卡接于插槽413的内腔,保证能对收卷筒411制动。
19.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底座1的底端四角分别安装有万向轮2,便于设备搬运,同时万向轮2能够锁定,保证工作时不会移动。
20.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调距机构5包括:支架51,支架51的内腔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滑槽52,支架51的内腔前侧安装有固定块53,支架51的内腔后侧装配有推块54,推块54的后侧通过轴承安装有螺杆55的一端,且螺杆55的另一端螺接并延伸出支架51的后侧,保证旋转螺杆55能使其前后移动,螺杆55的后侧安装有旋钮56,支架51的内腔装配有若干个移动座57,移动座57及推块54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滑块58,且第二滑块58可滑动的内嵌于第二滑槽52的内腔,利用第二滑槽52对第二滑块58的限位,使移动座57保持稳定,移动座57的外壁开设有线孔59,相邻的两个移动座57通过弹簧510相连,弹簧510为螺旋弹簧,受到拉伸或挤压产生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恢复初始状态。
21.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线孔59的内腔安装有胶垫,避免伤害铜线表面。
22.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固定块53与位于前侧的移动座57也通过弹簧510相连,推块54与位于后侧的移动座57也通过弹簧510相连,保证移动推块54能使所有510同时均等压缩。
23.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24.在使用时,将收卷好铜线的收卷筒411向下放置,使限位块43插入限位槽412的内腔对收卷筒411定位,旋转手轮48使旋转块47同步旋转,由于旋转块47与固定筒42螺接咬合,旋转块47旋转的同时会向下移动,进而推动移动块45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一转杆49的一端跟随其一同向下移动,此时第一转杆49与第二转杆410的连接处向外移动,当连接处插入插槽413的内腔后,对收卷筒411制动,防止其向上移动,反向旋转手轮48即可使第一转杆49和第二转杆410的连接处离开插槽413的内腔,从而可将收卷筒411取出,当需要调整若干铜线的间距时,旋转旋钮56使螺杆55同步旋转,从而使推块54向前移动,由于若干个移动座57之间均通过完全相同的弹簧510相连接,当后侧的移动座57受力时力会被均匀分散,从而使若干个弹簧510被均匀压缩,进而使若干个移动座57的间距均匀缩小,穿过线孔59的铜线间距则均匀减小,反向旋转旋钮56则使铜线间距均匀增大,在实际使用中,不仅能够快速对收卷筒411进行限位,防止其向上脱出,同时能够快速将其卸下,保证放线时的稳定,还能够调整若干铜线之间的间距,保证每根铜线之间的间距同时增大或减小,避免铜线相互贴合,防止镀锡不均匀。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底部”、“一端”、“顶部”、“中心位置”、“另一端”、“上”、“一侧”、“顶端”、“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卡接”、“插接”、“焊接”、“安装”、“设置”、“过盈配合”、“螺钉连接”、“销轴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
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