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加强型电动摩托车车身加固框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加强型电动摩托车车身加固框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加强型电动摩托车车身加固框架。


背景技术:

2.电动摩托车是电动车的一种,用电瓶来驱动电机行驶。主要是由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
3.现有的部分电动摩托车的车身框架大多没有配备加固机构,当电动摩托车的车身框架碰撞到较硬的物体时,没有配备加固机构的电动摩托车的车身框架很有可能会发生变形断裂,即降低了电动摩托车的车身框架的使用寿命,同时变形断裂的车身框架也很有可能会造成车身框架内部放置的一些重要的器件,从而降低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出新型的加强型电动摩托车车身加固框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中现有的部分电动摩托车的车身框架没有配备加固机构,当电动摩托车的车身框架碰撞到较硬的物体时,可能会发生车身框架变形断裂的情况,同时变形断裂的车身框架还有可能会造成车身框架内部放置的一些重要的器件损坏,降低电动摩托车使用寿命的问题,而提出的加强型电动摩托车车身加固框架。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加强型电动摩托车车身加固框架,包括车身框架,所述车身框架的顶部焊接有两个第一加固件,两个所述第一加固件的相对一侧均焊接有第一连接块,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的相对一侧之间焊接有安装管,两个所述第一加固件的内部之间焊接有固定板,所述车身框架的底部焊接有两个第二加固件,所述车身框架的转角处均焊接有第三加固件,两个所述第一加固件的顶部和车身框架的顶部之间焊接有加固架。
6.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焊接在车身框架的内壁两侧,所述车身框架的顶部与安装管的外壁相焊接。
7.优选的,所述车身框架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均设置有限位块。
8.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块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一矩形槽,两个所述限位块的另一侧均焊接有矩形块,且两个矩形块的同一侧均活动贯穿车身框架的一侧和第一加固件的一侧。
9.优选的,两个所述矩形块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二矩形槽,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部和其中一个第二矩形槽的内部之间活动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为两个,两个所述卡块的相背一侧均分别活动贯穿两个第一加固件的相对一侧。
10.优选的,两个所述卡块的两侧均焊接有两个第二连接块,四个所述第二连接块共分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二连接块的相对一侧均螺纹贯穿有固定螺栓,且每个固定螺栓均螺
纹嵌设在第一加固件上。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加固件、第二加固件和第三加固件的配合下,可以极大地提高车身框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即有效地提高车身框架的使用寿命,在加固架和固定板的配合下,可以使第一加固件和车身框架紧紧地固定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寿命。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限位块、矩形块、卡块、第二连接块和固定螺栓的配合下,可以防止第一加固件与车身框架连接处在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下发生生锈产生脱节的情况,即有效地提高了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安全系数,同时提高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在限位槽的作用下,可以防止限位块发生移动,在固定螺栓和第二连接块的配合下,可以方便卡块的拆装。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加强型电动摩托车车身加固框架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加强型电动摩托车车身加固框架的图1中a处放大立体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加强型电动摩托车车身加固框架的部分立体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加强型电动摩托车车身加固框架的图3中b处放大立体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加强型电动摩托车车身加固框架的限位块、矩形块和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加强型电动摩托车车身加固框架的限位块和矩形块的立体图。
20.图例说明:1、车身框架;2、第一加固件;3、第一连接块;4、安装管;5、固定板;6、第二加固件;7、第三加固件;8、加固架;9、限位槽;10、限位块;11、第一矩形槽;12、矩形块;13、第二矩形槽;14、卡块;15、第二连接块;16、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加强型电动摩托车车身加固框架,包括车身框架1,车身框架1的顶部焊接有两个第一加固件2,两个第一加固件2的相对一侧均焊接有第一连接块3,两个第一连接块3的相对一侧之间焊接有安装管4,车身框架1的顶部与安装管4的外壁相焊接,两个第一加固件2的内部之间焊接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两端分别焊接在车身框架1的内壁两侧,车身框架1的底部焊接有两个第二加固件6,车身框架1的转角处均焊接有第三加固件7,两个第一加固件2的顶部和车身框架1的顶部之间焊接有加固架8。
24.其整个实施例1所达到的效果为,当车身框架1需要进行加固时,首先将固定板5放置在两个第一加固件2的内部之间并调整好位置进行焊接,接着将第一加固件2与车身框架1进行对接,并调整好两者之间的对接位置,之后将车身框架1的顶部与两个第一加固件2的底部之间进行焊接,再接着将固定板5的两端分别与车身框架1的相对一侧进行焊接,当第一加固件2与车身框架1对接好后,为了进一步地增加第一加固件2与车身框架1对接好后的稳定性,再在两个第一加固件2的顶部和车身框架1的顶部之间焊接上加固架8,之后将车身框架1的底部焊接上两个第二加固件6,同时车身框架1的转角处均焊接上第三加固件7,即完成了对车身框架1的加固,同时提高了车身框架1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提高了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寿命。
25.实施例2,如图1-6所示,车身框架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限位槽9,两个限位槽9的内部均设置有限位块10,两个限位块10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一矩形槽11,两个限位块10的另一侧均焊接有矩形块12,且两个矩形块12的同一侧均活动贯穿车身框架1的一侧和第一加固件2的一侧,两个矩形块12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二矩形槽13,其中一个第一矩形槽11的内部和其中一个第二矩形槽13的内部之间活动卡接有卡块14,卡块14为两个,两个卡块14的相背一侧均分别活动贯穿两个第一加固件2的相对一侧,两个卡块14的两侧均焊接有两个第二连接块15,四个第二连接块15共分为两组,两组第二连接块15的相对一侧均螺纹贯穿有固定螺栓16,且每个固定螺栓16均螺纹嵌设在第一加固件2上。
26.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当车身框架1与第一加固件2对接的连接处可能会因长时间在阴雨环境下发生生锈现象,即为了防止车身框架1与第一加固件2对接的连接处生锈导致两者之间发生脱节,造成电动摩托车的安全系数降低的情况,此时可以利用其中一个限位块10带动矩形块12穿过车身框架1和其中一个第一加固件2的一侧,同时移动的限位块10也会在限位槽9的配合下,进行水平的移动,当矩形块12移动到合适为位置时,此时直接将卡块14从其中一个第一加固件2的正表面插进去,当卡块14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卡块14刚好处于第一矩形槽11的内部和第二矩形槽13的内部之间,即实现对限位块10和矩形块12的固定,接着再通过第二连接块15和固定螺栓16的配合,即实现对卡块14的固定,即完成对其中一个第一加固件2与车身框架1的加固固定,接着重复上述步骤,将另一个第一加固件2与车身框架1进行加固固定,操作简单,进一步地提高了电动摩托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7.工作原理:当车身框架1需要进行加固时,首先将固定板5放置在两个第一加固件2的内部之间并调整好位置进行焊接,接着将第一加固件2与车身框架1进行对接,并调整好两者之间的对接位置,之后将车身框架1的顶部与两个第一加固件2的底部之间进行焊接,再接着将固定板5的两端分别与车身框架1的相对一侧进行焊接,当第一加固件2与车身框架1对接好后,为了进一步地增加第一加固件2与车身框架1对接好后的稳定性,再在两个第一加固件2的顶部和车身框架1的顶部之间焊接上加固架8,之后将车身框架1的底部焊接上两个第二加固件6,同时车身框架1的转角处均焊接上第三加固件7,即完成了对车身框架1的加固,同时提高了车身框架1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提高了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当车身框架1与第一加固件2对接的连接处可能会因长时间在阴雨环境下发生生锈现象,即为了防止车身框架1与第一加固件2对接的连接处生锈导致两者之间发生脱节,造成电动摩托车的安全系数降低的情况,此时可以利用其中一个限位块10带动矩形块12穿过车身框架1和
其中一个第一加固件2的一侧,同时移动的限位块10也会在限位槽9的配合下,进行水平的移动,当矩形块12移动到合适为位置时,此时直接将卡块14从其中一个第一加固件2的正表面插进去,当卡块14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卡块14刚好处于第一矩形槽11的内部和第二矩形槽13的内部之间,即实现对限位块10和矩形块12的固定,接着再通过第二连接块15和固定螺栓16的配合,即实现对卡块14的固定,即完成对其中一个第一加固件2与车身框架1的加固固定,接着重复上述步骤,将另一个第一加固件2与车身框架1进行加固固定,操作简单,进一步地提高了电动摩托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