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出料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剪板机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2.剪板机是用一个刀片相对另一刀片作往复直线运动剪切板材的机器。其借助运动的上刀片和固定的下刀片,采用合理的刀片间隙,对各种厚度的金属板材施加剪切力,使板材按所需要的尺寸断裂分离。剪板机广泛用于航空、轻工、船舶、汽车、电力、电器、装潢等行业。
3.现有技术中,通常剪板机后放落料装置为斜坡结构,钢板被剪板机剪断后通过斜坡落下,操作工人绕道剪板机后拾取钢板。然而,该技术存在以下缺陷:
4.1、取出物料时,为了保障安全,需要剪板机停止工作,降低了剪板机的利用效率。
5.2、人工取料,加大了生产的人力成本;
6.3、剪板机在高负荷工作时,由于产生的物料较多,剪板机后面容易堆积物料,影响剪切效率。
7.4、由于落料高度较高,物料跌落与地面或其他物料相互撞击,容易导致物料受损,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8.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剪板机出料装置,以可对制备的钢板进行保护,并降低剪板机出料难度。
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0.一种剪板机出料装置,用于剪板机的出料,包括:
11.接料部,所述接料部设于所述剪板机的出料端,以构成对所述剪板机制备的钢板的承接,所述接料可将承接的所述钢板由所述剪板机的出料端平缓的输送到放置平台;
12.输料部,所述输料部设于所述接料部的下方,所述放置平台设于所述输料部上,以承接由所述接料部输送而来的所述钢板,且所述输料部可将所述钢板输送到存储位置。
13.进一步的,所述接料部包括用于承接钢板的接料端和驱动所述接料端上下移动的升降端。
14.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端包括驱动装置、动力转换装置和升降块,所述升降块设于所述动力转换装置上,所述动力转换装置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以构成所述升降块可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上下移动,所述接料端设于所述升降块上。
15.进一步的,于所述剪板机的后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导向块,两个所述导向块分设于所述剪板机的出料端的两侧,于各所述导向块上开设有方形的导向槽,所述驱动装置为设于所述导向块下方的驱动电机,所述动力转换装置为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端的第一螺杆,所述升降块螺接于所述第一螺杆上,且所述升降块的侧壁与与其相对的导向槽的侧壁抵接。
16.进一步的,所述接料端包括托盘和设于所述升降块上的两个安装块,所述托盘设于两个所述安装块之间。
17.进一步的,所述托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块之间的导向机构,以及设于所述导向机构上可沿所述导向机构延伸方向移动的至少两根滚轴。
18.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为导向杆,于所述导向杆上滑动设有若干滑块,各所述滑块和各所述滚轴一一对应,所述滚轴枢转设于所述滑块上。
19.进一步的,平行于所述导向杆,于所述安装块之间枢转设有若干根第二螺杆,各所述第二螺杆与各所述滑块一一对应,且各所述滑块螺接于其所对应的所述第二螺杆上。
20.进一步的,所述滚轴的外侧套设有保护层。
21.进一步的,所述输料部为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上设有放置平台。
2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23.(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剪板机出料装置,通过设置接料部,从而可将剪板机出料端的钢板平缓的输送到放置平台,防止因钢板下落导致钢板划伤;同时,通过设置输料部,可以承接由接料部输送来的钢板并将钢板送到待储存位置,减少了人工作业,降低了出料难度。
24.(2)通过设置接料端,可对物料进行承接;同时,通过设置升降端,可将接料端及及承接的钢板平缓的输送到放置平台。
25.(3)通过动力转换装置的转换,可使得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升降块的上下移动,又因为接料端设于升降块上,使得驱动装置可以驱动接料端的上下移动。
26.(4)第一螺杆设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使得驱动电机可驱动第一螺杆的枢转,升降块螺接在第一螺杆上,又因为升降块的与导向槽的抵接,使得升降块不能随第一螺杆枢转,只能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上下移动。
27.(5)通过设置安装块,为托盘提供了安装空间。
28.(6)通过设置导向机构,可便于滚轴的左右移动,从而便于托盘上的钢板从托盘脱落。
29.(7)通过设置导杆、滑块和滚轴配合,可便于托盘上的物料脱落并平缓的放置在下方的放置平台上。
30.(8)通过设置第二螺杆,可便于滑块的左右移动。
31.(9)通过在滚轴上套设保护层,可防止钢板被滚轴划伤。
32.(10)通过设置输料部为移动小车,可便于将物料钢板输送到储存位置。
附图说明
33.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剪板机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36.附图标记说明:
37.1、剪板机;101、出料端;2、驱动装置;201、导向块;2011、导向槽;202、第一螺杆;3、
安装块;301、导向杆;302、第二螺杆;303、枢转电机;304、滑块;305、滚轴;4、移动小车;401、放置平台;402、滑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剪板机出料装置,包括接料部和输料部。通过设置接料部,从而可将剪板机出料端的钢板平缓的输送到放置平台,防止因钢板下落导致钢板划伤;同时,通过设置输料部,可以承接由接料部输送来的钢板并将钢板送到待存储位置。
42.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剪板机1出料装置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接料部包括用于承接钢板的接料端和驱动接料端上下移动的升降端。
43.具体而言,升降端包括驱动装置2、动力转换装置和升降块。升降块设于动力转换装置上,动力转换装置连接于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端,以构成升降块可在驱动装置2的驱动下上下移动。
44.在本事实例中,于剪板机1的后侧壁上成型有两块导向块201,导向块201呈方形,且导向块201沿剪板机1的高度方向设置。于导向块201上开设有导向槽2011,导向槽2011也呈方形,且导向槽2011沿剪板机1的高度方向设置。
45.驱动装置2选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设于导向块201的下方,且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向上设置。动力转换装置选用为第一螺杆202,第一螺杆202连接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使得第一螺杆202可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枢转,且第一螺杆202设于所述导向槽2011内。升降块螺接于第一螺杆202上,且升降块的侧壁与与其相对的导向槽2011的侧壁抵接,使得升降块不能随第一螺杆202枢转,只能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上下移动。
46.值得注意的是,驱动装置2、动力装换装置的选用不限于上述,如驱动装置2也可以选用为气缸,动力装换装置选用为活塞杆,活塞杆连接于气缸的动力输出端,此时升降块焊接于活塞杆的上即可。当然,驱动装置2和动力转换装置的选用也可以是其他适用组合。
47.然后,为了接料端可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上下移动,接料端固设于升降块上。具体而言,接料端包括托盘和两个安装块3,每个安装块3对应的焊接在升降块上。托盘包括三根滚轴305和导向杆301,该导向杆301两端焊接在安装块3上,三根滚轴305滑动设于导向杆301上。为了防止钢板被滚轴305划伤,于滚轴305的外侧套设有橡胶制作的保护层。
4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于导向杆301上滑动设有三个滑块304,各滑块304和各滚轴305一一对应,滚轴305枢转设于滑块304上。平行于导向杆301,于安装块3之间枢转设有三根第二螺杆302,各第二螺杆302与各滑块304一一对应。于各滑块304上均开设有一个螺纹孔和两个过孔,各滑块304通过螺纹孔螺接于其所对应的第二螺杆302上,其余两根螺杆由
过孔贯穿滑块304。使得每个滑块304均可由一根第二螺杆302驱动。
49.为了便于第二螺杆302的枢转,于剪板机1的后侧壁上固设有三个枢转电机303,各枢转电机303与和第二螺杆302一一对应,各第二螺杆302的一端连接于与其对应的枢转电机303上。
50.此外,于滑块304的底端设有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监测滚轴305的最低端到下文中将提到的放置平台401的距离,且传感器的输出端与驱动电机连接。使得当托盘下降到与放置平台401预设高度时,驱动电机自动关闭。可防止因操作失误,造成成托盘与放置平台401抵接后,驱动电机仍在工作而导致的驱动电机的损毁。
51.最后,为了便于物料的输送,输料部采用移动小车4。移动小车4包括车体和导轨402。所述车体上设有放置平台401,放置平台401可承接托盘上掉落的物料,于车体上设有输料电机,使得移动小车4可在输料电机的驱动下移动。车体设置于导轨402上,并可沿导轨402的延伸方向移动,导轨402的一端设于剪板机1的出料端101的下方,导轨402的另一端设于钢板的储存区域。
52.本实用新型的剪板机出料装置在使用时,托板上升到最高位置即剪板机的出料端处,以承接剪板机制备的钢板,然后托盘下降,在传感的控制下下降到预设高度,随后托盘的滚轴向两侧移动,将钢板平缓的放置到移动小车上,当移动小车上的积累的一定的钢板后,由移动小车将钢板输送到预设储存位置,出料工作完成。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